华西医生想说:如果牙痛还伴有胸骨痛,那这种牙痛谨防要命!
牙齿痛几乎人人都遭过吧,一般是不是靠自己吃点消炎药,用淡盐水涮口,再熬一下就对了?
是的,大多数人因为龋齿、牙髓炎、牙周炎等引起的牙痛,确实熬一下能够缓解(我们医生不建议这样做),但有的人牙痛,就没那么简单了,可能发展成牙源性感染。
牙源性感染,就是致病菌通过病变的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人体内引起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力较差的人群。
所以,“牙痛”这种事真的可大可小。
今天,我们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胸外科王允医生,杨梅、梅小丽护士,来给大家讲一下牙源性感染可能导致的其中一个可能致命的疾病——纵隔脓肿。
一、纵隔在哪里?
纵隔,是左右胸膜之间器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估计大家多半也不晓得纵隔在哪里,这样说嘛,胸腔都听过噻,胸腔不是一整个,而是被左、右两个胸膜隔成了两个互不相通的胸腔。
左、右两个胸腔里面装的是左肺和右肺,夹在左、右胸腔之间的就是纵膈,其中装着心脏、大血管、食管、器官、胸腺、胸导管等器官,以及神经、淋巴结、结缔组织等↓
二、牙齿感染可能导致纵隔脓肿
纵隔脓肿,是指致病菌侵入纵隔的组织或血管间隙内,使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液积聚的急性结缔组织化脓性感染,主要由食管穿孔、气管损伤等胸腔脏器穿孔,和其他部位感染后细菌蔓延导致。
导致纵隔脓肿最常见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所以简单来说,纵隔脓肿就是细菌通过各种方式跑到纵隔里面,感染了里面的器官、组织等引起的疾病。
其中,跑进纵隔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发生龋齿、牙周炎等牙齿感染未治疗,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进而导致纵隔脓肿。
由于这种纵隔脓肿的致病菌,是从颌面部向下蔓延至纵隔的,所以也被成为下行性纵隔脓肿,老年病人、糖尿病人、抵抗力低下的病人是高危人群。
三、纵隔脓肿的症状
纵隔脓肿的症状包括牙痛、牙龈肿胀,发热、咽痛、颌面部皮肤红肿;此外,扁桃体炎、颈部食管异物等情况也可能出现。
接着患者还会出现寒战、高热、烦躁不安等症状,一般还会感觉到胸骨后剧烈疼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甚至麻醉性镇痛药都不能缓解。这些疼痛还会蔓延,可放射至颈部、耳后、整个胸部和两侧肩胛之间,有的可出现神经根疼痛。
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就诊治疗,那么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
1
第一
脓肿里面充满大量脓液,局限性的纵隔脓肿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压迫症状,比如压迫喉返神经可能声音嘶哑,压迫隔神经可能隔肌收缩无力或麻痹,压迫交感神经星状神经节可能导致霍纳综合征,压迫迷走神经可能心跳加快。
2
第二
脓肿的脓液,可能破入胸膜腔形成脓胸及脓气胸,气体可沿疏松结缔组织到达全身皮下,形成皮下气肿,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的情况。
3
第三
纵隔脓肿常并发右肺上叶感染。还可能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当感染时间长,患者体内炎症毒素在血液内积累过多时,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进而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发生这些严重的感染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能在感染的早期对症使用消炎药,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发展和扩散。
提醒
当发生过龋齿、牙周炎,之后又感觉胸骨剧烈疼痛和相关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尽快到医院就诊。
四、纵隔脓肿的检查和治疗
除根据临床表现外,纵隔脓肿的诊断主要依靠CT。CT扫描能明确病变的位置及病变范围,并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纵隔脓肿主要有以下治疗方式:
1.彻底引流是关键
如果确诊纵隔脓肿,且伴有相应的炎症症状,医生首先会进行纵隔脓肿开窗引流手术,吸尽脓腔内的脓液,将脓壁尽可能地剥除。
再使用大剂量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将胸腔内的脓性分泌物彻底清洗干净。必要时可在窗旁通过引流管进行胸腔冲洗。
2.抗炎治疗是主线
早期,可对纵隔脓肿患者采取局部热敷,外敷消炎散等中药治疗,若患者有炎症症状,可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在术中会抽取脓液进行培养,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在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3.原发病治疗是主要
针对原发病进行对症治疗,比如对纵隔外伤导致气管破裂的患者,进行气管修补术。
对食管破裂或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食管修补术,加上禁食补液及胃肠减压等方法。
同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和,矫正贫血等。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