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颊炎夏日来袭,家长们注意啦
随着盛夏的来临
疱疹性咽峡炎
儿科门诊患者逐渐增多
儿科门诊
我们总结了关于疱疹性咽峡炎
一些常见知识
供各位宝爸宝妈参考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
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
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7岁以下儿童。
有哪些临床表现?
发热、喉咙痛、流口水、口气重、胃口变差。可伴有咳嗽、流涕、呕吐、头痛、腹泻等。口腔咽部、软腭会出现
数个至数十个灰白色疱疹
,周围伴有红晕。随后1-2天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患儿会常常哭闹不止,烦躁不安。
病程一般1周左右
,预后良好。少数严重患儿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急性迟缓性麻痹等并发症,病程可达2周。
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特点?
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多见(4-7月)。传染性强,容易在早教机构、幼儿园、学校等地集中爆发,儿童游乐场所也会导致病毒传播(每年这个时候都是集中爆发的时候)。潜伏期3-5天,呼吸道排出病毒可持续1-3周。
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多见(4-7月)。
传染性强,容易在早教机构、幼儿园、学校等地集中爆发,儿童游乐场所也会导致病毒传播(每年这个时候都是集中爆发的时候)。
潜伏期3-5天,呼吸道排出病毒可持续1-3周。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患儿和隐形感染的患儿均是传染源。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通过
呼吸道分泌物或者接触被呼吸道分泌物
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传播(所以注意勤洗手很重要)。因为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有10几种病毒,不同种的病毒均会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所以,感染了其中一种病毒,下次有可能感染另外一个病毒。
日常应该如何居家护理?
勤测体温:
患儿通常是高热,要注意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多饮水:
鼓励患儿多饮温凉水,热水会加剧患儿口腔疼痛。
清淡饮食:
尽量吃容易吞咽的食物,味道要清淡,温度偏凉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稀饭、烂面条、小馄饨、水果汁(甜的)等,少量多餐,避免吃硬的、酸的、辣的、烫的食物,以免刺激溃疡造成患儿更加疼痛。
密切关注:
密切关注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频繁呕吐、肢体抖动等重症情况,应及时就医。
减少外出:
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主动隔离,若是上学(上幼儿园)的患儿要待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共2周))再去上学(上幼儿园)。
温馨提示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那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家长需及时复诊。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中山市博爱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儿一区潘主任提醒家长朋友们,还需注意防范手足口病,它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表兄弟”,患病后也会在口腔内长疱疹,对付这2种病日常防护措施都一样,家长朋友们都记住啦。
妇幼健康科普来源:儿科潘晓芬
编辑、审核:中山市博爱医院编辑部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