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异常不可忽视!百色市人民医院PET/CT精准定位病灶
最近,杨先生跟其朋友吐槽说健康体检报告的肿瘤标志物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候特别让人提心吊胆。
原来,杨先生上个月刚做了年度健康体检,结果显示甲胎蛋白(AFP)数值偏高了,拿到报告的时候杨先生吓出一身的冷汗,以为自己得了肝癌、胃癌等绝症,几天都吃不下饭。后经过排查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数值偏高,他悬着的心终于才落下来。
事实上,如同杨先生这样因为肿瘤标志物升高而担忧是很正常的,因为有时候肿瘤标志物高了,未必是肿瘤或肿瘤复发,也可能是人体组织与器官的急慢性炎症引发。但有的时候,肿瘤标志物高了,真的是得了肿瘤或肿瘤复发。比如下面这个病例:
肿瘤标志物升高,PET/CT检查提示肺癌!
云南患者张阿姨(化名),69岁,今年过年后就感觉前胸部阵发性隐痛,还有反复咳嗽、咳痰。本以为是年纪大了,体质下降引起的普通感冒咳嗽,就没怎么放心上,加上疫情反弹,没到医院检查。然而过了一个多月症状却没有一点好转,背也开始疼痛,只好到当地医院就医。
医生询问病情后让张阿姨做了胸部CT,未见占位。但实验室检测癌胚抗原CEA,发现超过了正常值(CEA正常值≤5ng/mL),达到5.43ng/mL,隔了几天复查,还是未见下降。
张阿姨的测癌胚抗原CEA两次,均达5ng/mL以上,超过了正常值,其本人和家人开始慌了。事实上,癌胚抗原CEA异常不一定代表得了肿瘤,但得了某些肿瘤,如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癌胚抗原往往表现异常。当肿瘤标志物出现持续异常,常规的影像检查项目无法明确原因时,对检查项目的选择将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查找病因,今年5月,张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专门来到百色市人民医院做全身性的PET/CT检查。
随后,张阿姨于禁食状态下,先静脉注射18F-FDG并静息后行PET/CT显像,检查范围从头至双侧股骨上段连续CT和PET扫描,结果显示肺癌伴多处转移,后经病理证实:肺癌伴多处转移。明确肿瘤诊断及分期后,目前张阿姨已经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接受治疗。
如何甄别肿瘤标志物是否“忽悠”人?
面对忽上忽下的肿瘤标志物,普通人如何做出理性的判断,而不被单纯的数字“忽悠”所左右情绪呢?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肿瘤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的一个监测渠道,除了肿瘤标志物外,还必要进行PET/CT检查。而对于非肿瘤患者来说,在发现肿瘤标志物出现“超标”的情况后,不要过于紧张,可根据“超标”的多少和幅度,来进行判断。
假如只是比参考的标准略高一点,可先不急于做各种影像检查,再隔一周后,再次进行标志物水平的复查。如果二次检查的结果恢复正常,或低于首次检查,则可暂时放下心来;如果快速升高,则需要配合进行影像学的检查,比如做PET/CT检查。而如果首次检查的结果高得离奇,超过参考标准数十倍以上,患者就要高度警惕和重视了,这意味着癌细胞在患者体内快速分裂、增殖,非常活跃,提示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患者应尽快进行PET/CT或相关影像学检查,达到及早确诊。
专家提示:
当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应该及时做进一步影像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全面而准确的检查方法,可用来帮助确诊是否患有肿瘤,以及肿瘤是否复发和复发具体位置。
PET/CT一次扫描可获得全身的肿瘤的情况,而这一优势在肿瘤复发监测上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的肿瘤标志物异常,想打消肿瘤复发的疑虑,不妨选择做一次PET/CT检查。
文/编辑:曹韩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