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成功助力脊柱骨科 完成高难度上颈椎手术
近日,邢台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成功应用3D打印技术完成一例脊柱外科的高难度手术——寰枢椎融合手术。该手术在脊柱外科属于高风险手术,术中置钉稍有偏差,就可能出现脊髓、椎动脉的损伤而导致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对手术疗效非常满意。
该患者为齿状突先天发育不良,寰枢椎脱位不稳定,滑倒后即导致了患者的脊髓损伤,四肢麻木无力,以右上肢为重,右手肌力只有II级。
“此病人是齿状突先天发育不良,寰枢椎脱位不稳定,轻微外伤即导致了患者的脊髓损伤,上颈椎手术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术中有损伤椎动脉及脊髓的风险,固定置钉较为复杂,手术风险比较高。”脊柱外科主任刘中坡说到,许多脊柱外科医生不敢轻易实施上颈椎手术,因为该位置手术危险又复杂,如同在刀尖上舞蹈。对于本例手术,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1、患者寰枢椎不稳定,麻醉后需首先进行寰枢椎的复位,麻醉后患者肌肉松弛,复位操作不当即有加重脊髓损伤的风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寰椎后弓的显露需格外小心,超过后结节1.5cm就可能造成椎动脉的损伤;
3、固定置钉位置毗邻椎动脉与脊髓,置钉方向偏差即可造成椎动脉及脊髓的损伤。
术前,孔凡磊副主任医师与医院3D打印中心工程师反复沟通,在软件中反复测量患者的解剖结构,寻找最合适的置钉位置,再利用3D打印技术定制与患者颈椎一模一样的3D打印模型,同时制作出3D打印导航模板,最后拟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刘中坡主任、孔凡磊副主任医师为该患者实施了颈椎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麻醉后需反复调整颈椎伸屈位置来复位寰枢椎,在麻醉科陈晓副主任医师、手术室护理人员、放射科沈盛技师的配合下,顺利地复位了寰枢椎。术中根据事先设计的手术方案,使用3D打印导向板精准定位螺钉的位置、角度、深度及范围,手术顺利。
术后患者寰枢椎复位良好,螺钉固定稳定,未出现任何血管神经损伤,肌电图室冯海燕主任手术全程进行了神经电生理监测,随时监测患者神经情况,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四肢麻木较术前明显好转,右手肌力也明显恢复,目前已可下地自行活动。
脊柱手术以前主要依靠手术部位的X线片、CT与MRI影像作为依据,但是对影像学的阅读与理解均需要医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而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患者手术的骨骼模型,可使医生在手术前更加清楚和直观地了解手术部位的解剖,术中再利用3D打印的手术导向板更加精准地辅助医生完成高难度手术,减少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
自邢台市人民医院3D打印中心成立以来,脊柱骨科已经成功应用3D打印技术完成了上颈椎固定融合、颈椎肿瘤、重度颈椎管狭窄、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等许多脊柱领域高难度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的脊柱疾病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邢台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