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医新术丨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植入全省首例兼容3.0TMRI的CRTD
反复胸闷不适、夜间不能平卧的姚女士不幸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IV级,心脏彩超示左室射血分数仅23%。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是21世纪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200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脑梗塞、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有些疾病需要行磁共振(MRI)检查来明确诊断,使得我国心衰患者持续增加的同时也面临行磁共振检查的需求,而3.0TMRI的空间分辨率更高,扫描时间更短,成像清晰,诊断也更准确。
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洪浪院长、刘元庆副主任医师的心脏起搏治疗团队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针对姚女士的病情,决定为姚女士行可兼容3.0TMRI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植入(CRTD)。CTRD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是心力衰竭治疗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可兼容3.0TMRI的CRTD也满足了患者以后检查的需要。刘元庆带领心脏起搏团队于5月31日在局麻下为姚女士进行了CRTD植入,也是我省第一例兼容3.0TMRI的CRTD。手术用时1.5小时顺利完成,术后姚女士感胸闷等不适明显缓解。
什么是CRTD治疗
CRTD治疗是心衰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和手段,是指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简称: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兼具CRT(心脏再同步起搏器)和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双重功能。
形象地说,CRT装置的脉冲发生器就像是一个“司令部”,而与它连接的三根电极导线就像是“通讯员”,三位“通讯员”分别驻守在患者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表面的静脉血管中,“司令部”可以通过其中两位“通讯员”向左右心室释放很小的电流,以帮助左右两个心室实现同步收缩,让心脏恢复有效泵血。而在CRTD装置的“司令部”里增加一支“救援队”,不仅能通过“通讯员”帮助左右两个心室恢复同步跳动,而且当装置感知到患者心跳很快并且有危险时,这支“救援队”便开始发挥作用,向心脏释放高能量的电击除颤,以终止异常的恶性心脏跳动。
所以CRTD不仅具有CRT三腔起搏器的起搏功能,使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的患者左右心室收缩更加同步,改善心衰,治疗心动过缓,改善心功能,并且还兼备ICD心脏自动除颤器的电复律功能,能准确识别室速、室颤,并及时抗心动过速治疗或电除颤,有效防止心脏性猝死发生。专家建议,对于合并有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晕厥或晕厥前兆病史的心衰患者,符合CRT适应症同时又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应尽量植入CRTD。
长期应用CRTD可逆转心肌重构、降低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是心力衰竭治疗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在洪浪院长的带领下,CRT治疗已成为该中心的一种非常熟练的常规手术,目前也是植入量最大的中心之一,也是首批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授予的“CRT治疗建设单位”之一,也是江西中唯一一家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带教中心。
图文|心内八区、刘元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