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技术 | 肺结节不可怕!早期诊断治疗是关键
随着人们对健康体检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检查出来,其中部分就是早期肺癌。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手段。
近日,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团队骨干成员胸外科李树本教授及麻醉科杨汉宇教授指导下,成功开展了佛山地区首例自主呼吸麻醉下Tubeless(无管技术)电磁导航+单孔胸腔镜同期双侧肺癌手术,快速康复出院。
张阿姨(化名)5个月前体检,胸部CT检查发现双侧肺结节,考虑高危结节的可能。这一结果让张阿姨紧张起来,为自己的病情开始担忧、害怕。
在胸心外科就诊时,谭棠基主任向张阿姨耐心解释病情,并给予张阿姨治疗的信心。结合张阿姨具体情况,针对双侧多发磨玻璃结节,谭棠基主任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为张阿姨制定专门的治疗方案。相对于以往采用术前CT引导下穿刺定位后再手术,需先行一侧手术,康复后再行另外一侧手术,手术及麻醉风险增大,因此联合李树本教授及杨汉宇教授共同制定采用高新现代化技术,在自主呼吸麻醉下Tubeless(无管技术)电磁导航+单孔胸腔镜同期双侧肺手术。
6月10日下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团队骨干成员胸外科李树本教授及麻醉科杨汉宇主任指导下,胸心外科团队联合麻醉科团队在手术室自主呼吸麻醉成功后,为张阿姨进行了电磁导航+单孔胸腔镜同期双侧肺癌手术。张阿姨在电磁导航床平卧位,在支气管纤维镜引导下分别追踪定位右肺上叶前段结节及左肺上叶舌段结节,注入显影剂确定肺结节所在平面,随后进行右肺上叶肺楔形及左肺上叶肺舌段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活检术,术中病理为肺癌。手术过程顺利,术后4小时后张阿姨可以进食,4天后康复出院。
出院当天张阿姨及其家属将锦旗及感谢信亲自送到胸心外科及麻醉科团队手中。“手术前我隐隐约约听到有医护人员鼓励我不用害怕,还温馨地拍了下肩膀,那一刻给了我‘定心丸’。”张阿姨感慨地说道。
该病例通过采用电磁导航、单孔胸腔镜、自主呼吸麻醉等现代高新技术开展手术治疗。电磁导航定位能精确定位,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前提下,还尽可能保留了正常肺组织。同期双侧多发肺结节的精准诊疗,达到了整体微创与快速康复的双重目的。
据悉,早期肺癌患者5-10年的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但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约5%。人们通过对健康体检的重视,大量肺结节被检查出来,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所在。在医院党委及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医务科组织成立肺结节多学科MDT团队,涵盖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感染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胸心外科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肺结节门诊,根据肺结节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有无吸烟、肿瘤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为肺结节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连续性治疗方案,以实现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及规范治疗肺结节的目的。
来源:宣传教育科胡靖茵
关注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为您提供预约/当天挂号、诊间支付、查看费用/报告等移动服务
为您推荐适时的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