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缓解“苦夏”症状,少不了玉米须茅根饮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公众号重新开设【中医药膳】由中医科医师定期为您推出时令汤谱,以及临床常见病的养生药膳,欢迎关注!
本期专家指导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夏至后,
气温上升,降雨增多,
广东天气潮湿闷热,
人体易生湿热,
出现疲乏、困倦,食欲不振等症状。
人体在夏季的这种反应即俗称为
“苦夏”
。
因此,
夏至之后,
饮食仍要以
清热祛湿、健脾和胃
为主。
本期推荐
【功效】
清热除烦,利尿生津。
【食材】
玉米须30g,白茅根30g,薏苡仁30,淡竹叶12g。
【药解】
玉米须:利尿消肿、平肝利胆。
白茅根:清热利尿、凉血止血。
薏苡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做法】
往玉米须、白茅根、薏苡仁、淡竹叶里加水1500mL,煮开后转小火10分钟,滤渣后饮用。
介绍和出诊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曾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擅长对各种痔疮、肛裂、便秘、便血、腹痛、腹泻等肛肠消化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中医科简介
中医科是集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一级科室,下设门诊中医科及中医科病区,含中医脾胃病科、中医肝胆病科、中医妇科、中医肺病科、中医痔疮科、中医儿科、男科等特色专病专科。医师队伍构成以中级以上医师为主,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研究生学历6人。
中医科秉承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特色理念,依托医院先进的现代医学诊疗设备和技术,坚持中医辨证与现代辨病相结合,针药并重、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开展体质辨识及健康调养指导、针灸、温针、耳针、耳穴压豆、拔罐、中药封包、穴位贴敷等特色诊疗方法。诊疗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肿瘤等各科疾病的中医诊治;中医辨治疑难杂症:痞满、郁病、汗证、心悸、便秘、久泻、呃逆、胁痛、鼓胀、水肿、痹症、萎证、震颤、肥胖、耳聋、耳鸣、头痛、失眠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专科门诊
中西医结合肝病专科门诊
坚持个体化辨证施治,辨证用药配合中医外治、体质调养、养生保健等中医特色手段,“治养并重、养治结合”,治疗黄疸、胁痛、积聚、鼓胀、胆胀等肝胆疾病(各种急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腹水、肝纤维化、肝癌、胆结石、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汁酸血症等)。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中医科邱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