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医院建设】“头”痛医“心” 介入封堵解除病根——我院成功开展潮州市首例PFO(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
“头”痛医“心”
介入封堵解除病根
——我院成功开展潮州市首例PFO(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潮州市首例PFO(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开启了我院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的新篇章。
此次手术患者为59岁女性,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并伴有头痛,长达半年,到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治。经食道超声、TCD发泡实验确诊:卵圆孔未闭,同时合并下肢血管栓塞、肺栓塞、高血压等并发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心血管内科博士、潮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郑振达带领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李春来主任医师、林锐波副主任医师与中山三院心血管内科专家熊肇军教授开展会诊讨论后决定,拟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方案。经充分沟通,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进行手术治疗。6月10日,手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期间未诉明显不适,术程50分钟左右,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复查相关检查未见异常,患者恢复良好。
“小缝隙,大问题”
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胚胎时期的生理性通道,大多数人出生后卵圆孔自然闭合,左、右心房分隔开来。据统计估算,约1/4的成人存在卵圆孔未闭,由于卵圆孔未闭分流量不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微乎其微,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不会造成临床后果。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脑卒中、偏头痛、外周动脉栓塞、减压病等风险,较正常人群呈数倍增高,其致病作用才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可经介入治疗根治。手术从大腿根部腹股沟区穿刺股静脉,循人体自身大血管路径(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将封堵器送达并固定于未闭的卵圆孔处,PFO封堵术主体部分耗时约30分钟,术后仅在大腿根部留有针眼大小穿刺伤口,术后半年PFO平均闭合率可超过98%。经皮介入PFO封堵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优点。
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步入了发展的快速车道。
—END—
关注我院
订阅号
更多资讯
请关注
我院服务号
扫码关注我院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