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登场,护阳养心防暑湿
6月6日,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芒种的到来标志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谚语云:“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有两重含义:一是表示从即日起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冲沛、空气湿度大,适宜种植晚稻等谷类作物;二是标志着又一轮农忙,此时既是南方插秧的忙碌时节,又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故民间也称其为“忙种”。
芒种时节,炎夏到来,气候潮湿闷热。夏季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相对应。人们在芒种后要顺应天时的变化,既要防上火,又要防暑湿,同时学会养心。
芒种时节阳气升发,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如散步、打球、慢跑等,有利于气血的运行。
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并控制好活动强度,防止出汗太过而泄阴伤阳。此外,汗为心之液,运动后要适当饮用温水以养心。建议尽量在傍晚出门活动,防止日晒中暑或发生意外。
芒种过后,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容易上火、中暑。此时,除了多喝水外,还要适当多吃可祛暑益气、生津止渴、健脾化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丝瓜、山药、薏米、白扁豆等;少吃生冷、油腻、黏腻、酸腥、麻辣、过咸、过甜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增加肠胃负担。
芒种时节,人们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日出而起,日盛而小憩。晨起可以适当地晒晒太阳,以使阳气充盛,精神振奋,但要避开阳光直射,注意防暑。中午小憩有助于缓解疲劳,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15-30分钟。
芒种时节风火相煽,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情绪剧烈波动引发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平时要避免恼怒、忧郁,可以多听悠扬的音乐,或到郊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爬山、钓鱼,调整呼吸,使心神安定。保持心态平和、心情愉悦,可使气机宣畅,心神得养。
食材:白扁豆30克、鲜荷叶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取扁豆浸泡1小时,与粳米一起煮粥,待粥成时,将鲜荷叶切成丝状入粥,再煮5-10分钟即成。
功效:健脾化湿、消暑止渴。
食材:黄瓜、西瓜皮各适量。
做法:将黄瓜洗净切条,西瓜皮去掉外面翠衣,切条;加盐、味精等调料腌制10分钟;点入香油后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祛暑、生津止渴。
专家介绍
李红梅
治未病科主任
主任中医师
擅长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以及亚健康的中医调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
总院:内科周四周六上午
骨伤科分院:周一下午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骨伤科分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路青竹大街22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健康管理科)是我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体检、康复和保健于一体,汇集各名老中医、流派和传统疗法,具有独特临床疗效和中医特色的诊疗科室。
针对具体的健康状态,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以中医药特色疗法技术和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要措施,按照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包含:
健康资料采集、辨识、综合评估、咨询指导、干预、随访、宣教等,开展治未病服务。
我科室配有各类先进诊疗设备,并积极挖掘药熨疗法、督脉灸法、药膳膏方、中医五音等各类特色疗法,针对治未病的三个阶段九大体质,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治疗,体现传统医学治未病、防重于治、养生保健和健康调养的学术思想。
设有专职的管理人员、高级主检医师,由各科室资深中医专家担任顾问,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担任工作,承担个性化的中医特色体质辨识。
突出中医特色,开展“体检—预防—保健—诊断—治疗—体检康复”为一体的环式治未病保健治疗链。
实行科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服务宗旨
让人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不生大病、带病延年、高龄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服务人群
①身体健康,无异常指征,需保持最佳状态者。
②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
③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
④理化指征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
⑤慢性疾病稳定期需延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
⑥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
⑦大病初愈、大手术后身体虚弱,需进一步调理者。
来源:健康报梁靖
校对编辑:连萌
热门推荐
下一篇:家中常备金银花,轻轻松松过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