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感受幸福美好生活|【情绪篇】为什么有人被伤害后反而会维护施暴者?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
在面对伤害自己的人时,不仅不会充满恨意,反而对加害者产生了积极的感情,甚至还爱上了施暴者。
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然而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最早被人们认识,来自于一起真实的绑架案件!
1973年8月,两名劫匪劫持了斯德哥尔摩市的一家银行并绑架了一男三女共四位银行职员作为人质,在与警方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劫匪放弃挣扎而被捕。
图为:几个人质一起护送劫匪走出仓库
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这四名遭绑架的银行职员,不仅拒绝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不痛恨绑匪,甚至对他们的照顾表示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竟然还爱上绑匪,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这种现象后来被心理学家们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Syndrome),又称人质综合征。
是指受害人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种情感造成受害人对加害者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者,是一种较为罕见且特殊的心理疾病。
这种心理可能与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等相关
心理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该病的发生可能与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服从性、强者崇拜意识、被害人的求生心理等因素有关。
当人遭遇严重恐惧长期在不安的环境中接触不到外界的人和事,随时面临生命威胁时,施暴者成为受害者唯一面对的对象,并掌握着受害者的生死大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害者就会对施暴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受害者会认为自己吃的一口饭,喝的一口水,甚至每一次呼吸都是施暴者给予的宽容和慈悲,并将“死里逃生”的感觉转化成了对施暴者的“感恩戴德”。
受害者会将恐惧转化为感激,然后变为一种崇拜,最后下意识的以为施暴者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甚至会极力维护施暴者。
这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只是一宗特例吗?
其实不然,不要以为只会出现在新闻报道或影视作品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这种综合征的例子多见于双方处在一种权力极其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中,一方占有绝对权力、凌驾于另一方之上,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可能产生,造成受害者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女性或比男性更易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据心理学者的研究,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更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男性女性都可能出现,但女性似乎比男性更易感,尤其是曾有过虐待关系的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一些亲密关系中的出现,更具有隐蔽性,多是披着“情感”的外衣,打着以爱为名的旗帜。
例如,一些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尽管她们自己也意识到家暴对她们造成的伤害,但在丈夫施暴后的道歉、忏悔,甚至下跪面前,她们却无法离开对她们施暴的人,依然选择一面忍受家暴一面为自己的丈夫找各种解释的理由。
甚至,她们还会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才使丈夫恼怒,不断将丈夫的行为合理化,对其产生认同。
如果有人站出来为她们谴责丈夫的暴行,她们反而会维护自己的丈夫,而痛恨为她们说话的人。
有些处在恋爱中的女人,被他人不断精神施暴、贬低、打压、羞辱、孤立,感觉没有对方自己就一无是处,从而对施暴者产生依赖感,逐渐丧失独立人格。
甚至,还会认为施暴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好,不顺从他就是不爱他,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哪怕忍受着痛苦,也不愿意结束关系。
还有一些被非法拘禁、拐卖者、乱伦的受害者,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症候群。
缓解病情需要自我、家庭和专业力量多方协助
从广义上来讲,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心理疾病,可通过心理治疗缓解病情。
心理医生会帮助患者认识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更加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帮助患者缓解因此带来的失眠、焦虑、抑郁、压抑等情绪;增强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心态,降低对他人的依赖性,摆脱这种畸形的情感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同时,自我调节和家庭帮助也可使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复。
家人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理解,给予患者一定的空间,让其有时间平复心理创伤,给予患者适当的保护,避免他人的看法使其受到心理上的二次伤害。
同时,患者应保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来缓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家人和医生的关怀和帮助。
最后,对于这种心理疾病,我们更倡导预防。尤其是在相处中,防止被“洗脑”和“控制”。
比如,可以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在面对危险情况时可以沉着冷静应对等。
这里有视频讲解哦
医生简介
乔荣荣
主治医师,从业16年。
主要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抑郁的诊断与治疗。
—End—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