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教】又到高发季!福安一对夫妻食用织纹螺中毒
每年夏季,都是织纹螺(俗称“麦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近日,福安市的一对夫妻就因食用织纹螺相继出现中毒情况,幸亏抢救及时方才脱险。对此,医生提醒,千万不要以身试险,织纹螺杀伤力大,尚无特效解毒药。
近日,福安市的王先生在市场购买麦螺后,和妻子共同进食。食用10多分钟后,二人相继出现头晕、口周及四肢麻木等症状,同时伴有乏力、恶心、呕吐、站立不稳、行走不能等情况。俩人立即前往闽东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给予吸氧、监护、输液、催吐、导泻等处理后收住急诊监护室,经严密监护及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目前已康复出院。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它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
据了解,近段时间以来,闽东医院急诊医学科已接诊麦螺中毒患者10多人,其中还有6人尚在住院治疗,2人病重。据该科室副主任医师施建曦介绍,误食织纹螺中毒的患者,早期表现为口唇、舌、指尖发麻,眼睑下垂。不久即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便血,进而出现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四肢无力或肌肉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出现瘫痪、言语不清、声嘶、紫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对此,施建曦提醒,广大市民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总编辑:刘昌明林成寿
执行编辑:詹陈菊
责任编辑:郑锦利
图文:宁德晚报吴宁宁通讯员叶婷婷
编排:谢焰锋
校对:刘潇灵李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