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收藏关注!儿童用药安全要点已整理!
气温慢慢升高,蝉鸣的夏天如约而至,我们也迎来了第72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关爱儿童身心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央视公益广告中有个小孩叫浠诺,她原本是个爱笑的小姑娘,一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然而,三年前的一次生病,使她的听力越来越弱,直至她再也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而导致浠诺耳聋的罪魁祸首正是用药不当。
而像浠诺一样深受不当用药危害的孩子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每年约7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死亡,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约为12.5%,是成人的2倍,一组组数据让人看得揪心。
儿童正处于发育的初始阶段,身体机能和脏器尚未发育成熟,肝、肾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均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用药不当极易引起中毒,所以,在用药过程中我们要更加谨慎。
药片虽小,关乎民生,儿童用药,哪些药需要提高警惕,用药误区有哪些,如何用药才能安全有效?下面,就让西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专家带领我们来一起“排雷”!
常见儿童禁用药/慎用药清单
感冒用药
🔘小儿伪麻美芬滴剂、美敏伪麻溶液:2岁以下儿童禁用,4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复方感冒药:如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氨金黄敏颗粒,1岁以下禁用。
🔘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
解热镇痛药
🔘赖氨匹林: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16岁以下儿童慎用。
🔘尼美舒利:12岁以下儿童禁用。
🔘萘普生:2岁以下儿童禁用。
🔘美洛昔康:15岁以下禁用。
🔘安乃近: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
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诺氟沙星等,18岁以下青少年禁用。
🔘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等,8岁以下儿童禁用。
🔘磺胺类:复方磺胺甲恶唑2个月以下的婴儿禁用。
🔘呋喃妥因:1个月内新生儿禁用。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6岁以下儿童禁用,6岁以上慎用。
中药注射剂
🔘柴胡注射液:儿童禁用。
🔘痰热清注射液:24个月以下婴幼儿禁用。
🔘双黄连注射液:4岁以下儿童禁用。
驱虫药
🔘阿苯达唑:2岁以下儿童禁用。
免疫调节剂
🔘匹多莫德:3岁以下儿童禁用。
儿童用药常见十大误区
滥用退热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
随意联合用药
孩子患一种病,家长往往多种药物齐头并进。殊不知,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还会出现不良反应。
如将磺胺与V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青霉素、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存在上述危险。
滥用补药
如今,给孩子服各种“补品”的现象比比皆是。父母此举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强孩子体质,促进生长发育,但因缺乏医学知识,结果事与愿违,补出了问题。我国曾报告过9名婴幼儿服用人参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1名儿童服用大剂量人参后发生抽风、昏迷,最后丧命。
专家建议: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补品,5岁以上的体弱儿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家长不可自作主张,以防意外。
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Va与V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
营养学强调:应以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为最佳选择。
滥用丙种球蛋白
夏季易患感冒,一些家长把预防的希望寄托在“丙种球蛋白”上,这可靠吗?
“丙球”是以混合健康人血浆为原料制成的,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简写为IgG)。从理论上讲,血液中IgG浓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有关,但注射“丙球”后并不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
症结在于两点:一是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种类多且经常变化,而“丙球”所含的抗体不仅有限,而且缺乏特异性;二是健康儿童及大多数体弱儿的血中IgG水平正常。
专家建议:减少儿童罹患感冒的关键应从增强体质出发,比如坚持母乳喂养,合理安排饮食,从小坚持“三浴”锻炼(阳光浴、空气浴、水浴),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等,绝不能依靠“丙球”。
中草药
一般而言,中草药的安全性比西药大一些。但只是相对而言,如果随意服用同样可导致婴幼儿健康损害。
据国内医药期刊报道,夏枯草、菊花、栀子、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甙类以及无机盐成分,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六神丸含有蟾酥,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惊厥等症状;珍珠丸含有朱砂,可能诱发齿龈肿胀、咽喉疼痛、记忆衰退、兴奋失眠等不适感;牛黄解毒片长时间服用可导致白细胞减少。因此,中草药也不能滥用。
小病贵药
孩子患了病,家长恨不得药到病除,因此常常用新药、贵药。
小儿用成人药
相当多的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认为只要减少一点用量就行,此种做法十分有害。
必须弄清楚,小儿与成人不仅是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未建立。药物代谢产生不反应,重者可致残甚至丧命。
果汁或糖水服药
用果汁送服药物,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疗效;糖会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吸收,糖还会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引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以上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家长可对号入坐,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行为,加强对儿童用药安全的重视,不要给孩子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儿童用药五大原则
🔘谨慎选择用药品种
儿童用的药应注意选择,不可简单地用成人的药品直接减量服用,最好选用小儿专用药品。
🔘务必控制联合用药
宝宝用药品种应尽量减少,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药物,一般合用药品种以不超过3~4种为宜。
🔘严格计算用药剂量
小儿用药的剂量一般可按照小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法计算。
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即不同年龄儿童用药与成人剂量的比例为:
总之,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要复杂得多,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孩子特点和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用药前请医生或者药师指导,以做到儿童服药更大的合理性。
🔘不可滥用营养药
儿童生长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主要应当从食物中均衡吸收,饮食正常的儿童一般不必服用营养药。临床显示,过量补充微量元素锌易发生脓疮病;长期服用鱼肝油会引起慢性中毒,大剂量长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c会造成泌尿道结石。
🔘选择适当喂药方法
儿童一般都不喜欢服用药物,家长不应捏着鼻子、掰开嘴强灌,也不可在其睡熟、哭闹或挣扎时喂药,以免呛入气管发生危险。
温馨提示
温馨提醒: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用药。
——图片源于网络,侵必删。
监制:高渝敏
编审:龙秋帆
责编:李柳静
编辑:胡冰燕
作者:【药剂科】袁园汪媛媛陈华
刊期:第454期
来源:本号原创
投稿邮箱:hcxzrmt@163.com
下一篇:西部战区总医院端午假期门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