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女孩频繁挖鼻孔致颅内感染险丧命!这些习惯有害健康......
#00后女孩频繁挖鼻孔致颅内感染险丧命#
▼
到底怎么回事?
快一起来看看
15岁的花花(化名)是挖鼻孔的重度爱好者。
对于她来说,挖鼻孔是一大乐趣!尤其天气干燥的时候,常常刚挖完没多久,鼻子里就又传来又痒又硌的信号,手就跟着了魔一样,不由自主地伸入鼻孔。
有时候挖着挖着,她还能挖出带血痂的鼻屎。
在某天早上,花花睡醒后觉得鼻子又痛又痒,一摸才发现,
鼻腔靠外的地方鼓起了一个大脓包。
花花以为是个暗疮,便它挤爆了,还用自来水清理了一下,清理完毕就没再管它。
挤爆
不料,没多久,花花开始发起了烧,体温达到了39℃。吃完一片退烧药后,花花的情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次日清晨,她的一侧脸还肿了起来,眼睛也肿得睁不开。
发起了烧,体温达到了39℃。
侧脸还肿了起来,眼睛也肿得睁不开。
家人立刻将她送进了
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但医生在排除了新冠肺炎以及了解相关情况后却将花花转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原来,那个大脓包才不是普通的暗疮,而是由于花花频繁挖鼻孔,形成了鼻前庭疖肿。再加上花花的粗暴处理,脓液逆行入颅,造成颅内感染,从而导致她患上了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频繁挖鼻孔
鼻前庭疖肿
脓液逆行入颅,造成颅内感染,
这是一种非常严重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还可能引起患者失明!耳鼻喉科主治医生吕颜露在确定花花的情况后,立即为她办理了急诊入院。所幸的是,花花就诊及时,经过大半个月抗感染、抗炎治疗,花花康复出院。
挖个鼻孔而已
咋就挖成了颅内感染呢?
说实话
挖个鼻孔也不是啥大事
几乎人人都挖过
花花咋就挖成了颅内感染呢?
其实,人体本身存在着完整的血脑屏障,一般情况下,病菌很难进入颅内,但是有一条“小路”很容易被忽视,那就是面部的“危险三角区”。
面部的“危险三角区”。
啥是面部危险三角区?
先来给大家科普下
以人的鼻梁根部为顶点,至两侧嘴角连线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这个区域血管丰富,且通过海绵窦与颅内相连。
同时,海绵窦还承担着头部血管和神经“交通枢纽”的作用,大脑中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液都汇聚到这里;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也从这里通过。
但由于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特殊结构,面部静脉缺乏防止血液回流的“阀门”——瓣膜的保护,血液可以双向流动。
再加上面部特别是鼻黏膜下,血液循环也非常丰富,没有清洁过的手在挖鼻孔时极大可能会将细菌等病原菌带到鼻黏膜上,引起危险三角区的感染(比如长了疖肿),而后感染区域又受到挤压或撞击,感染就可以从这里丰富的血管网扩散逆流,进入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
诱发感染
人的指甲缝里会携带细菌,挖鼻屎时很容易把细菌带入鼻前孔等部位,造成鼻腔感染,诱发鼻前庭炎、疖肿等。
携带细菌
此外,不要认为只要不挖破就没事,挖鼻屎本身对于鼻黏膜就已造成了轻微损伤。不仅降低了鼻腔的防御功能,长久刺激会引发感染。
由于在面部三角区,化脓性感染可能会经面前、眼上、眼下静脉等进入颅内的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症,最终导致“海绵窦血栓形成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鼻粘膜受伤
鼻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手指频繁、用力地抠挖,很容易使其受损或出血。而且有些出血可能是连续性的,要1~2周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损伤鼻毛
鼻毛是阻挡灰尘和病原体进入人体的最后一道屏障。此外,还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乱拔鼻毛,否则不仅会降低抵抗力,还易使毛囊发炎。
影响形象
长期挖鼻孔会让鼻孔变大、鼻子变形,为容貌形象减分。
鼻腔内的一般分泌物:可以在每天早晚各清洗鼻孔一次,最好用流动的水。不仅能防止鼻孔干燥、发痒,还可以保护鼻子。
鼻腔内的一般分泌物:
可以在每天早晚各清洗鼻孔一次,最好用流动的水。不仅能防止鼻孔干燥、发痒,还可以保护鼻子。
洗脸以后,用食指的指腹清洗鼻孔内上部位,用无名指的指腹清洗外下部位。
鼻涕、鼻屎:
则应以柔软的棉签蘸清水或淡盐水后轻轻探入鼻腔内滚动清除。
鼻孔里的硬块:
可以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清洗,使其软化,再用棉签清理;也可以涂红霉素软膏等油剂药物进行湿润后再清理。
起床先叠被
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的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人的呼吸和分布全身的毛孔所排出的化学物质有145种,从汗液中蒸发的化学物质有151种。
被子吸收或吸附水分和气体,如不让其散发出去,就立即叠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学物质污染。
打喷嚏时用手捂
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口鼻,感冒病毒会附着在手上,且能够在皮肤上存活3个小时,病毒可能很容易通过接触,进入你的眼睛和鼻子。如果来不及用手绢、纸巾来遮挡,建议挽起手对着胳膊打,至少会阻断感冒病毒的传播。
挖耳屎
从理论上来讲,人是不用掏耳朵的,因为外耳道内的耵聍(即耳屎)可在人咀嚼、张口时自行排出。而且,耵聍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防御有害菌种、灰尘和小虫。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如果一不小心刺破鼓膜甚至可能导致听力丧失。
从理论上来讲,人是不用掏耳朵的,因为外耳道内的耵聍(即耳屎)可在人咀嚼、张口时自行排出。而且,耵聍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防御有害菌种、灰尘和小虫。
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
如果一不小心刺破鼓膜甚至可能导致听力丧失。
实际上,只有耳屎过多、堵塞耳道影响听力时才需要掏耳朵,最好去医院请耳科医生办帮忙清理耳道。如果在家自行清理,建议最好使用软质棉棒,不要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
起床不刷牙先喝水
一起床就喝水,可能会把口腔里的细菌和污物带入体内,要先刷牙再喝水。喝的时候要先把一大口水含在嘴里,一小口一小口地咽。喝得太快太猛,会破坏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浓度,可能会让你连早饭也不愿意吃了。
指甲剪得过短
手指甲或脚趾甲并不是剪得越短越好,如果露出嫩肉,在洗衣、用筷子时,会伤害到软组织,细菌也会通过破损处进入皮下进行生长繁殖,时间久了容易导致甲沟炎。修剪指甲时,最好留出一毫米左右,脚趾甲最好剪成方头。
手指甲或脚趾甲并不是剪得越短越好,如果露出嫩肉,在洗衣、用筷子时,会伤害到软组织,细菌也会通过破损处进入皮下进行生长繁殖,
时间久了容易导致甲沟炎。
修剪指甲时,最好留出一毫米左右,脚趾甲最好剪成方头。
跷二郎腿
翘二郎腿会使腿部血流不畅,影响健康。如果是静脉瘤、关节炎、神经痛、静脉血栓患者,跷腿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尤其是腿长的人或孕妇,很容易得静脉血栓。
翘二郎腿会使腿部血流不畅,影响健康。
如果是静脉瘤、关节炎、神经痛、静脉血栓患者,跷腿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尤其是腿长的人或孕妇,很容易得静脉血栓。
眯眼看东西、揉擦眼睛
眯眼看东西,眼角易出现鱼尾状皱纹。习惯性眯眼还可使眼肌疲劳、眼花头疼。揉眼时,病菌会由手部传染眼睛,导致发炎、睫毛折断或脱落。
这些小习惯
你中招了哪些呢?
如果中招,记得改掉哦~
来源:粤深平台
20
扫码关注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