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突破!我院完成首例心脏“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
近日,由玉林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主任莫铘、副主任晏钊领衔的心血管介入治疗团队,成功完成了医院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为一名冠心病患者实施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胸痛、胸闷等症状迅速消失,效果良好。
相比传统支架的植入,可吸收支架植入对手术医生会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对整个操作流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规范要求。此项技术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脏介入技术迈入新高度,正式告别“金属心”,进入“可吸收时代”,为冠心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病情回顾
据了解,患者是一名中青年男性,近日突然感到胸闷,活动后明显,到玉林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二区住院治疗,经详细检查后发现,该患者冠脉血管回旋支中段90%狭窄的情况,需要植入心脏支架。
患者及家属一听到要在身体里放入这种金属支架,内心便产生了顾虑,既想治疗,又不愿意留个金属植入物在体内。心内科专家团队了解到患者情况后,经充分评估血管情况后,认为可以考虑植入可吸收的生物支架。在充分沟通后,患者及家属十分期待并决定尝试这种新型支架。
手术由欧阳宇、范琪两位手术专家共同协作完成,用时不到一小时,手术便顺利完成,将一枚“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精准植入患者的病变位置。
▲生物可吸收支架不同于金属支架,这种支架外观呈白色(红圈处)
开通血管后,患者的胸痛立刻得到明显缓解。
科普小知识
据了解,生物可吸收支架被誉为“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基体材料为左旋聚乳糖酸,实现了与金属药物支架相同的疏通堵塞血管、支撑狭窄血管功能,可在植入后1-3年被人体“自我消化”,完全吸收,患者体内不遗留任何其他成分,有如下优点:
1、生物可吸收支架避免金属植入物永久存留体内带来的远期安全性问题。
2、避免金属牢笼禁锢,恢复血管舒缩功能,年轻患者远期获益更大。
3、不再拘禁分支血管开口。
4、发生正向重构,带来晚期管腔的获得。
5、规避晚期金属支架丝断裂的风险和其不良后果。
6、不会阻碍再次血运重建的选择,不影响再次治疗(再次支架植入或再次外科搭桥手术)
7、可以安全进行核磁共振和ct检查。
8、解决部分患者对于金属支架存在的过敏反应。
9、解决部分患者排斥金属异物存留体内的心理障碍。
提醒:当然不是所有病变都适用可吸收支架,如血管严重钙化病变、弥漫性病变、高度迂曲病变、左主干病变等的患者不推荐选择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
胸痛中心简介
玉林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于2018年,中心由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呼吸科、ICU、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检验科等多学科组成,与120急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有效的联络机制,实现院前急救与医院的无缝衔接。中心医疗技术雄厚,广泛开展静脉溶栓、冠脉球囊扩张术、冠脉支架植入术等医疗技术。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帮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玉林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相关科室医护人员随时有人待命,为患者提前构筑好了院前院内的绿色通道,可以绕行急诊科和CCU直达导管室,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导管室,将堵塞血管及时开通,避免更多心肌坏死,拯救患者生命。
胸痛中心:0775-2850120
撰稿:朱静雯
撰稿:陈妙陶继军
一审:莫铘
二审:曾家丽
下一篇:【健康大讲堂】如何预防中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