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某患者吃完药后要抽血,真相竟然是……
李女士因肺曲霉病入院,按照医嘱服用伏立康唑。用药一周后出现视物模糊,重影且面色发黑,医生立即对李女士进行了抽血检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结果显示其血药浓度远远超过了伏立康唑的正常治疗范围,从而导致出现了不良反应。经临床药师会诊后,医生按照会诊意见减少了伏立康唑的用量,李女士调整用药剂量后不良症状消失,病情也逐渐好转。
想必大家和李女士有同样的疑问,什么是血药浓度监测呢?同样用药,为什么有的人就疗效好,有的人就疗效差甚至会出现不良反应呢?
什么是血药浓度
01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血药浓度。
血药浓度(PlasmaConcentration)通俗点说就是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一般来说,血药浓度越高,药物作用的强度越大,血药浓度越小则药物作用的强度越小。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问
是不是血药浓度越大越好呢?
答
肯定不是啦!
药物作用于人体都有一个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比如伏立康唑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0.5-5ug/ml,高于5ug/ml容易导致不良反应,低于0.5ug/ml又达不到治疗效果。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存在着个体化差异、药物剂型、生物利用度、合并用药差异,因此,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是不同的,发挥的疗效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导致了用同样剂量的药物,有的患者有效,有的患者无效,有的患者出现了副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治疗药物监测(TDM)应运而生,可以通过监测药物在人体血液内的浓度,因人而异调整用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用药。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什么?
02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是指测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使药物达到理想的药理效应,将药物毒性降到最低。
TDM可以用于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指导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临床药师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患者的用药剂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药(包括加量、减量、换药、加药、停药等)的盲目性,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TDM项目简介
03
为了给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服务,实现精准治疗,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精准药学小组于2021年12月开展了治疗药物浓度监测项目。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运用药代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个体最佳给药方案,维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以期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可开展的项目有万古霉素、美罗培南、伏立康唑和丙戊酸钠等药物的血药浓度检测。
撰稿:杨洋
校审:陈丽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