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医意 | “emo”对健康影响有多大?如何摆脱“emo”
失恋的时候
工作不顺的时候
早餐没吃饱
朋友圈、微博、抖音......都在诉说着各式各样人群的emo情绪。
今天你emo了吗?
emo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原本是一种情绪化的音乐风格,但到了互联网世界里,被网友们衍生出“丧”“忧郁”“伤感”等多重含义。也有网友将“emo”解释为英文emotional(情感的,情绪激动的)的缩写。在悲伤的基调下,一切的情绪不稳定皆可“emo”。
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标志,也是处理好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同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真正走出emo,小编邀请到精神心理科董医生教大家如何管理情绪。
情绪是如何产生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ABC理论提出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解读和信念将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举个例子:同样是报考六级,两个人都没通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无所谓的个体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再考。伤心欲绝的个体可能会想: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连六级都通不过。由此带来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所以想要调节和管理情绪,改变个体对事件产生的信念很重要。
识别情绪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到迷茫、焦虑、压力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状,但是当玩笑话说的「emo」,如果不加重视,持续下去可能就会形成愤怒、压抑、悲伤和焦虑。
2019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成果,研究了中国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数据显示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是7.6%。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唯二的常见心理障碍。
情绪会给身体带来什么
不良情绪的压力使得人体的感觉系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边缘系统向肾上腺发送释放肾上腺激素的信号,激活心肺系统;皮质醇的释放使得糖原异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它还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储存恐怖事件及其背景的记忆,以使我们对危险做出反应,而我们的身体功能,比如免疫、消化过程就会减慢速率。
一旦解除这种压力戒备状态,我们的身体会自动恢复平衡。但反复或长时间的情绪压力会使上述系统紊乱,继而影响个体的免疫力,高皮质醇水平会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认知功能受损。
重拾快乐,需要怎么做
行为策略
深呼吸。可以反复练习腹式呼吸,也可以配合瑜伽音乐进行正念呼吸。比如吸气-呼气练习时,慢慢吸气,约3秒钟,然后再慢慢呼气。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仅仅做当下的这一件事。
制定计划。可以将焦虑、担忧、愤怒的事情记录下来,思考重点的阻碍是什么;假如没有动力做事,想一下既往最有动力的时候,制定一个改变计划,当然,这个计划最好从最细小的细节开始。比如我制定的计划是坚持跑步,那么我第一步要做的可以仅仅是下楼、系好鞋带;你制定的计划是坚持阅读,那么你第一步进行的可以仅仅是坐在书桌前打开书,完成这一动作。由此,循序渐进的改变。
思维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当不良情绪产生时很可能是我们遇到事件时的自动化思维出了错。比如当一个抑郁的人被他人指点时,很可能出现的自动化思维是,我很差劲。当一个焦虑的人出现躯体不适时,很可能出现的自动化思维是,我身体出大问题了。每个人的自动化思维就像跟随他的人生脚本,由此决定的对事件的解读可以直接决定情绪反应。因此,每当产生负性情绪时,我们可以追溯一下自己的想法(自动化思维),尝试往自动化思维相反的方向转变。
积极暗示法。积极的自我对话其实就是对自我的鼓励,不断用正性的言语和评价进行自我强化。比如,我有价值;这项任务我已经完成得很好了;即使没有成功,我依然做了有意义的事情等。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自我鼓励的话语中加入自己的名字,效果会更好。
正念疗法。包括两个核心的练习:培养以当前为中心的注意力和培养开放的不评判的意识。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身体感官的感受上,来培养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比如调动我们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去感受当下环境中的一切,你看到了什么事物,听到了什么声音,闻到了什么气味等,注意,仅限于当下,此时此刻。对所有的事物不做任何评判,仅仅是感受。
辩证行为治疗。当发生情绪反应时,注意放慢情绪发展的速度,先是察觉到自己有情绪发生,然后进行命名,比如,我察觉到我在生气。然后开始审视情绪。举个例子:July和男朋友发生争吵,July让男朋友过来陪她过生日,他说自己很忙,于是吵了一架。July开始审视自己的情绪——①指出原因:男朋友住的地方很远,他确实忙。但July感觉他有点自私,甚至不爱她了。②理清情绪:初级情绪反应是愤怒,次级情绪反应是失望、担心。③当时的想法:想说分手,觉得自己很卑微,男朋友不爱她,不在乎她。④做出的行为:跟男朋友分手,威胁他。⑤行为的影响:短期后果是焦虑感和自我厌弃感少了些,得到了男朋友的关注;长期后果是身体上的伤害,内心有罪恶感及和男朋友的这种恶性循环的相处模式。⑥反思:学会接纳事实(男朋友不能来),不对事实进行夸大的臆断和评判。
希望以上知识能更好的帮助到你和你周围的人,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祝愿每个人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境,不再成为情绪的奴隶。
合作专家
董洁,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海南省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擅长青少年情绪障碍、焦虑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社交恐惧、强迫症等方面的诊治;在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方面均有一定的经验,长于沙盘心理治疗、CBT认知行为治疗、VR治疗等。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友人有相应的诊疗经验。
出诊时间:秀英门诊周一全天,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周四全天,周五下午
撰文:精神心理科董洁
责编:吴斌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发表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