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里的中医养生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DUAN
端
WU
午
JIE
节
农
历
五
月
初
五
DRAGONBOATFESTIVAL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马上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节——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挂艾叶、饮雄黄酒等传统习俗,满满的仪式感里蕴含了许多养生之道。今天将带大家一起了解端午节的中医养生知识。
迎端午系香囊
端午挂香囊除了取民间祛晦辟邪的寓意外,也有保健养生的功效。关于随身佩戴香囊,中医有“衣冠疗法”的术语,民间也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讲法。将具有挥发物质的中药材配制成的香囊置于家里、办公室、车中或带在身上,不光气味芳香、辟秽驱虫,还有清热解毒、散风驱寒、健胃理气、化湿解毒、提神醒脑、舒缓压力、预防感冒等诸多作用。
提醒家长,给孩子佩戴的中药保健香囊应去正规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若不慎买到劣质中药制成的香囊,效果也许适得其反。
食咸鸭蛋滋阴清肺
端午节亦是咸鸭蛋热卖的节日,在不少人的记忆里,在煮粽子的锅里,也会一起煮上咸鸭蛋。端午节为啥要吃蛋呢?其实这也是顺应节气的饮食。在中医里,蛋黄是一味滋阴的药物,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鸭蛋本性偏凉,味入心,拥有滋阴清肺的作用,在阳气旺盛的时节,可以帮助祛除内热,是夏日食补和佐餐的佳品。
吃糯米粽子养胃清火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往往潮热难耐,人们食欲不佳,如果再加上学习、工作“压力山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还容易烦躁抑郁、心悸胸闷。这时吃些粽子,不光可以健脾养胃,还能清浮火气。
中医学认为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就粽子的配料而言,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粽子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的确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妙法,也是端午节前后的最佳养生食品。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也很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清热生津除烦的功效。
悬挂艾草驱痛散寒
民谚有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采集艾叶、菖蒲挂在门楣与窗户上的风俗,是取其避邪的寓意。其实,艾叶和健康也有密切的联系。艾草拥有特殊气味,驱虫的效果很好。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芳香通窍等作用。中医常以艾叶或艾条来做针灸或草熏,可通畅全身的气血,提高免疫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因此端午悬挂艾草可以起到驱除蚊虫,散寒湿,提神醒脑开窍的作用。
[完]
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治未病科
供稿:寇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