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小支架大作用,血管狭窄被开通
随着全脑血管造影术、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急性脑梗死动脉导管溶栓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等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开展,标志着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新突破。近日,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又成功开展了一例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
今年72岁的李爷爷,长期患有高血压、房颤,因“头晕5小时,坐位时突然跌倒在地”急诊入院。经过药物治疗虽然头晕症状减轻,但还是会反复发作,且伴有乏力。
主治医师王超在为李爷爷行全脑血管+主动脉弓造影术等相关检查时,发现他的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度大于80%),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中度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目前左侧颈内动脉只剩下细微的一条线可以流通血液,药物治疗已经很难开通重度狭窄的颈内动脉,而颈内动脉一旦完全闭塞,李爷爷会出现严重的大面积脑梗死,甚至威胁生命。”术前,王超向家属介绍道。
结合李爷爷的高血压、心脏病史,神经内科团队决定用微创介入方式为他实施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解除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的问题。神经内科介入团队密切配合,在局麻下为患者实施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0816--3426130
相关链接
颈动脉狭窄的高发人群,包括以下几类
颈动脉狭窄的高发人群,包括以下几类
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伴有高危因素的,比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这些人动脉更容易出现病变,导致狭窄,需要完善相关的检查明确。
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本身就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素,应该做筛查。
家族中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也属于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
颈动脉狭窄早期大多无症状,后期有以下三类典型症状
颈动脉狭窄早期大多无症状,后期有以下三类典型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症状:患有可能出现短暂性单眼黑朦或视野缺失、失语、肢体麻木、活动笨拙,多在数分钟内缓解。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感觉障、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昏迷等。
其它脑缺血相关症状:患者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思维模糊。体位性眩晕(指与身体姿势相关的眩晕)、双眼失明、头晕、眩晕等症状。这些症状在驾驶、高空作业、井下作业等特定情况下出现极为危险!
撰稿:罗沉香、李倩
摄影:罗沉香、李倩
校对:李晓炜
精彩回顾
核酸检测,再次降价!
我院午间门诊正式开诊啦
突发猝死:七人接力不放弃......
缴费不再排队!医保卡自助结算开通啦!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