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天让生命重启,重症ECMO团队再创“心”奇迹
近日,即将出院的蒙先生一脸兴奋——“住院两个月,鬼门关都绕了一圈,终于可以回家了,真的很幸运!”从2月10日入院到4月7日出院,突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蒙先生九死一生,经过了ECMO支持和心脏康复治疗,最终顺利出院了。
急性心梗命垂一线“ECMO”抓住一线生机
2月10日,蒙先生因“气喘8天,意识障碍1天”由五象医院转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入院时病情危重紧急,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衰竭,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来院时呼吸急促,氧合指数小于100,病情十分危急!
经与家属详细沟通病情,同意并签字行ECMO体外循环支持——随后,大家各司其职,忙碌在自己岗位上,互相协作,完美配合,最终ECMO插管成功,机器顺利运转,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机会。
ECMO治疗过程艰辛见证医者的信心和勇气
ECMO成功上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ECMO的管理、容量评估、心功能评估、抗凝管理、脏器功能支持等都需要比普通重症患者付出更多的时间、耐心和精力,毫厘之差可能导致ECMO治疗前功尽弃。为此,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医护团队不分昼夜地守候在病床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住院期间,反复出现心衰发作,同时合并重症肺炎,反复发热,出现短期的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心功能差,期间肺泡灌洗液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多次尝试脱机失败,这无疑在考验ICU医护团队的技术与实力,更是考验医护人员的职责与细心。在重症医学科主任刘锦祥指导下主管医生贾新菊副主任医师反复研究病例,针对患者症状制定详细缜密的治疗计划,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解痉平喘、促排痰、抑酸护胃、抑酶、床旁CRRT、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止血、输血及营养支持,期间多次更换抗感染治疗方案。而护理团队也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予患者观察病情、遵医嘱用药、翻身拍背、心理护理等。
患者站起来,走出去是重症人永恒的追求
付出终于也获得了回报,上机四天后,患者心脏有所恢复。2月14日,患者撤下ECMO体外循环支持。撤管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住院期康复训练。
除了试脱呼吸机锻炼肺功能外,每天主管医生护士陪同家属给病人做肢体康复治疗,从床边坐位到坐轮椅,再到下床扶行,一步一个脚印,蒙先生慢慢站起来了。患者气管切开也顺利封堵,他第一次平缓地发出声音,让所有医护人员激动不已,大家都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经过康复锻炼,蒙先生明显好转,3月25日撤离ICU病房,入住心血管内科二病区进一步观察治疗,终于得以见到阳光的他叹了一口气:“我终于走出ICU了,我又活了一次!”在ICU历经43天的全力救治,细心护理以及床边康复锻炼,蒙先生从鬼门关走了一回,于4月7日从心血管内科二病区顺利出院。
蒙先生的康复案例再一次标志着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危重患者综合救治实力和康复护理能力有了更大的飞跃。
ICU是生命的转折点,不仅要争分夺秒启动神器抢救生命,还要做好早期康复锻炼,治疗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更多的病人康复出院,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更多生的希望。(重症医学科王凤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