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母婴守卫战——巴中市中心医院首例新冠肺炎确诊高危孕妇顺利分娩纪实
5月5日,一面“医技精湛创奇迹,母子平安谢党恩”的锦旗送到了巴中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的手里。这天,巴中首例确诊新冠肺炎高危孕妇诞下的男婴“双采双检”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顺利出院。
时间追溯到4月20日。巴中在重点地区返巴人员“入川即检”中发现新冠肺炎感染者,其中,39岁的王女士,虽暂为“无症状感染者”,但已怀孕36+5周,随时有可能分娩。这样的病例,对于巴中市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巴中市中心医院来说,尚属首例。
“这是我们第一次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孕妇,随时可能分娩,请大家立即做好收治和救治准备工作。”4月20日晚,市中心医院院长徐世成这样对医护人员说。
闻令而动,连夜备战。没有经验可循,那就迎难而上。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省市卫健委科学指导以及省级医院帮助下,市中心医院经过周密安排和科学精准诊疗,最终确保了这名高危孕妇顺利分娩。
枕戈待旦闻令而动
全力应对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0年3月14日,巴中实现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清零。时隔两年,2022年4月20日发现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尤其是其中高危孕妇随时可能分娩,这是对市中心医院乃至全市又是一场大考。
秉承“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巴中上下火速备战。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统一调度,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患者救治、医务人员闭环管理驻地、后勤保障等问题;分管副市长第一时间赶赴隔离场所,现场指导;市卫健委领导数次到市中心医院感染病院解决整体腾空,协调患者转运,调配人力、药品支援。
在各方关怀下,巴中市中心医院迅速启动感染病院区整体腾空及启用应急预案。各科室闻令而动,产科、儿科、感染疾病科、麻醉科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科等11个专业50余名医疗骨干组成医疗救治专家组,连夜做好收治患者的一切准备工作。
4月20日晚,市中心医院感染病院区彻夜灯火通明。此时,感染病院区在院传染病患者41人。如何将患者尽快安全转移,是很大难题。
“我们医务人员逐个跟病人沟通解释,有些病人很快同意出院或者转院。有些病人因为病情等原因开始不同意,经过几个小时反复沟通,最后也同意了。”感染疾病科副主任石亚军回忆说,通过市、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感染病院区所有患者终于紧急转移。
情况危急省市联动
针对孕妇先兆早产制定“一人一案”
当时王女士已怀孕36周+5天,在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下受孕,不仅属于高危孕妇,而且具有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等高危因素。
为全力以赴保障母婴安全,医疗救治专家组制定了“一人一案”诊疗方案,坚持多学科联合诊疗、中西医并重。在诊疗过程中,实行病情日评估和24小时病情变化报告制度,严密观察孕妇和胎儿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4月21日16时37分,王女士体温升高达37.6℃。经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后,订正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
“在持续监测中发现,孕妇心率增快,出现不规律宫缩,而此时宫口未开。”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立即会诊,综合评估,认为王女士病情加重,胎儿可能宫内窘迫,先兆早产,手术刻不容缓。经与孕妇沟通同意,决定急诊剖宫产。
给新冠肺炎确诊孕妇手术,对于巴中来说尚属首次。但2年多的抗疫,市中心医院已探索建立起“省级调度指导、市级统筹、医院救治”的工作机制。为确保万无一失,市中心医院在市卫健委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准备剖宫产手术的同时,请求省级专家远程会诊。
4月21日17时40分,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内科杨兴祥、妇产科梅劼医生远程会诊,肯定了紧急剖宫产的手术时机和方案,并对手术风险、孕产妇救治、用药,新生儿转运隔离、院感防控等应对措施给予了有力指导。
此外,在诊疗中,结合患者病情和辅助检查,省卫生健康委迅速协调抗病毒药物到巴中,确保产妇治疗需要。
周密考虑万全准备
参与“战斗”的“战士”全力以赴
“时间紧、准备急、任务重,大家务必考虑周密,万全准备。”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黄大军反复强调。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斗和考验,此刻参与这场战斗的每一个人都是战士,都在全力以赴。
“我们有过成千上万例剖宫产的成功经历。但是,给新冠肺炎确诊孕妇手术是第一次,没有任何参考借鉴的经验。但一切困难都不是问题。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参与手术的产科副主任医师马丽说。
工作了19年的麻醉医师覃文明,比以往任何一次更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能出现意外。“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问题,但新冠肺炎孕产妇是第一次遇到。围术期麻醉管理是最大考验,包括麻醉方式、麻醉药物耗材的选择,术中并发症及麻醉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处理等,必须考虑周全。”
手术前两三个小时接到任务的新生儿主治医师张兢云压力很大。对于手术经历,他历历在目。“负压手术室消毒后,湿度大,我一进去,面屏瞬间起了雾,只能看到一两米的范围。起初有些紧张,但很快镇静下来。”
4月21日18时28分,手术开始了。手术室内,工作人员穿着层层防护服,全副武装,紧密协作,有条不紊。虽然天气炎热,汗水打湿了面屏和护目镜,视野受限,操作较之前慢,但丝毫不影响动作的精准。
手术室外,巴中市中心医院院领导带领医务部、护理部等科室负责人全程守护,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4月21日18时36分,王女士顺利分娩一男婴,体重2850克,婴儿各项指标正常。
得知新冠肺炎确诊高危孕妇顺利分娩、母子平安,整个市卫生健康系统都兴奋极了。手术结束脱防护服时,大家才发现里面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母婴平安,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母婴团队精心照护
医务人员说“婴儿像自己的孩子”
手术前后,王女士明显有些紧张。对此,医务人员不停鼓励她、安慰她。为防止被传染,出生后新生儿即刻被转运到特定隔离病房,由新生儿团队专门照护。
针对孕产妇特殊身心特点,巴中市卫生健康委从全市抽调2名心理医师,关注其日常心理情绪变化,提供24小时心理疏导服务;市中心医院产科团队制定个性化的产后恢复方案和营养膳食。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王女士积极配合,术后身体很快恢复。
为更好照护婴儿,巴中市卫生健康委还从全市抽调2名新生儿专科医师支援,组成了9人的新生儿团队。
往常分娩后,新生儿医生会用听诊器来听新生儿的心跳、呼吸音、肠鸣音,用双手接触新生儿皮肤,了解新生儿的身体状况。但因为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带着双层手套,很难准确感知。大家只能靠着多年的经验,用监护仪监测新生儿的脉搏、氧饱和度,脱掉一层手套,用手背感受新生儿的体温。
定时喂奶、换纸尿裤、清洁皮肤,和宝宝聊天……大家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宝宝刚出生时,我们既担心他被感染,又怕他有问题没及时发现,压力很大。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出来后,我们稍微松了一口气。”张兢云说。
为了让王女士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新生儿团队会把宝宝的照片或视频发给她。看着孩子可爱的样子,王女士感激地说:“你们把孩子照顾得那么好,真是太感谢了!我一定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
新生儿参照新冠肺炎密接者进行14天集中隔离,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要求,经第1天、4天、7天、14天鼻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月5日,该婴儿顺利出院。新生儿出院后,还将继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
“两周来,跟宝宝朝夕相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出院,我们既高兴又很舍不得,还担心他家人照顾不好。希望他能健康快乐长大。”新生儿团队工作人员说。
截至5月7日,产妇王女士病情稳定,无新冠肺炎相应临床症状。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
这场母婴守卫战,巴中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团队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经得起考验的白衣战士。
这场母婴守卫战,也彰显出巴中全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这场母婴守卫战,也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伟大的抗疫精神激励下,一定可以赢得这场抗疫斗争的胜利。
作者:杨颖超来源:宣传与事业发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