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这款祛暑利湿汤,帮你度过多雨潮湿闷热的小满节气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公众号重新开设【中医药膳】由中医科医师定期为您推出时令汤谱,以及临床常见病的养生药膳,欢迎关注!
本期专家指导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小满节气
/GrainBuds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正是雨水充沛,闷热潮湿,湿邪容易与暑热一起侵袭身体,于是痘痘、湿疹、懒洋洋、绵绵无力、脸上油腻腻都来了,若是侵入脾胃,就容易腹泻、纳食不香。因此,饮食滋补方面,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
今期推荐
能祛暑利湿的一款汤,
帮你顺利度过
多雨潮湿闷热的小满节气。
赤小豆玉米须排骨汤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无毒,有健脾养胃、利水除湿、清热解毒、和气排脓及补血等功能。李时珍称赤小豆为“心之谷”,其功用为生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
玉米须:为玉米的须子。味甘,性平,归肾肝胆经,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具有利尿消肿、泄热清热、平肝利胆、抗过敏。不仅能起到降血压、血脂和血糖的作用,还能治疗肾炎水肿、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及黄疸型肝炎等疾病,同时对水肿型脚气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赤小豆50克、玉米须30克、排骨500克、蜜枣2颗、姜2片。
①赤小豆洗净后,用少许清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玉米须洗净待用。
②排骨洗净汆水备用。
③蜜枣、生姜和汆水后的排骨、浸泡好的赤小豆和浸泡的水一同放入锅中,添入约1000毫升水。先用大火烧开,投入洗好的玉米须,再转小火炖至赤小豆熟透关火。可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
介绍和出诊
中医儿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师从广东省名中医万力生教授,对中医儿科、中医内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累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有较高的实践水平。
中医儿科专科时间周二、周五上午。
中医科简介
中医科是集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一级科室,下设门诊中医科及中医科病区,含中医脾胃病科、中医肝胆病科、中医妇科、中医肺病科、中医痔疮科、中医儿科、男科等特色专病专科。医师队伍构成以中级以上医师为主,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研究生学历6人。
中医科秉承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特色理念,依托医院先进的现代医学诊疗设备和技术,坚持中医辨证与现代辨病相结合,针药并重、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开展体质辨识及健康调养指导、针灸、温针、耳针、耳穴压豆、拔罐、中药封包、穴位贴敷等特色诊疗方法。诊疗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肿瘤等各科疾病的中医诊治;中医辨治疑难杂症:痞满、郁病、汗证、心悸、便秘、久泻、呃逆、胁痛、鼓胀、水肿、痹症、萎证、震颤、肥胖、耳聋、耳鸣、头痛、失眠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专科门诊
中西医结合肝病专科门诊
坚持个体化辨证施治,辨证用药配合中医外治、体质调养、养生保健等中医特色手段,“治养并重、养治结合”,治疗黄疸、胁痛、积聚、鼓胀、胆胀等肝胆疾病(各种急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腹水、肝纤维化、肝癌、胆结石、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汁酸血症等)。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中医科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