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盐、少油、控糖,还要会看标签哟~
2022年5月16-21日
是第八届“全民营养周”
昨日刊发了四条健康的膳食准则
今日再关注!
准则五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核心推荐】
✓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
✓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
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
✓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
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
推荐各年龄段人群盐、油、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表1)。
【有问有答】
1
培养清淡口味,逐渐做到量化用盐用油
在家烹饪时推荐使用定量盐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尤其要重点培养儿童的清淡饮食习惯。
2
如何做到食盐减量
①
选用新鲜食材,巧用替代方法
烹调时应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这样就不需要加入过多的食盐等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滋味。另外,可通过不同味道的调节来减少对咸味的依赖。如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使用花椒、八角、辣椒、葱、姜、蒜等天然调味料来调味。
②
合理运用烹调方法
烹制菜肴可以等到快出锅时或关火后再加盐,能够在保持同样咸度的情况下,减少食盐用量。
③
做好总量控制
在家烹饪时的用盐量不应完全按每人每天5g计算,也应考虑成人、孩子的差别,还有日常食用的零食、即食食品、黄酱、酱油等的食盐含量,以及在外就餐,也应该计算在内。
④
注意隐性盐(钠)问题,少吃高盐(钠)食品
鸡精、味精、蚝油等调味料含钠量较高,某些预包装食品往往属于高盐(钠)食品。为控制食盐摄入量,最好的办法是少买高盐(钠)食品,少吃腌制食品。
⑤
要选用碘盐
为了预防碘缺乏对健康的危害,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实施食盐加碘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碘缺乏病的流行。除高水碘地区外,所有地区都应推荐食用碘盐,尤其有儿童少年、孕妇、乳母的家庭,更应食用碘盐,预防碘缺乏。
3
如何减少烹调油摄入量
①
学会选择用油
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很大。家里采购食用油时注意常换品种。
②
定量巧烹饪
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等,可以减少用油量。
③
少吃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为高脂肪高能量食品,容易造成能量过剩。
④
动物油脂和饱和脂肪酸
动物油脂富含饱和脂肪酸,应特别注意限制加工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摄入。日常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脂肪摄入量的10%以下。
4
怎样限酒
①
哪些人应禁酒
ⅰ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ⅱ儿童少年不应饮酒
②
特定职业或特殊状况人群应控制饮酒
例如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其他需要注意力集中、技巧的工种;对酒精过敏者;正在服用可能会与酒精产生作用的药物者;患有某些疾病(如高甘油三酯血症、胰腺炎、肝脏疾病等)者;血尿酸过高者。
③
提倡文明餐饮,成年人若饮酒应限量
4
控制添加糖摄入量
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贴士:“控糖”要点
①尽量做到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饮料替代饮用水。
②少吃甜味食品:糕点、甜点、冷饮等。
③做饭炒菜少放糖。
④要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选择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饮料,注意隐形糖。
⑤在外就餐或外出游玩时更要注意控制添加糖摄入。
准则六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核心推荐】
✓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
✓
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
✓
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
✓
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有问有答】
1
如何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和食物量
一日三餐,两餐的间隔以4~6小时为宜。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20:00为宜。学龄前儿童除了保证每日三次正餐外,还应安排两次零点。
用餐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太长。建议早餐用餐时间为15~20分钟,午、晚餐用餐时间为20~30分钟。应细嚼慢咽享受食物的美味,并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可以放点轻音乐,谈论轻松的话题;进餐时应相对专注,不宜边进餐边看电视、看手机等。
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食物量。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
2
日常生活如何适量喝水
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水的适宜摄入量为1700ml;女性每天水的适宜摄入量为1500ml。
应主动喝水、少量多次。喝水可以在一天的任意时间,每次1杯,每杯约200ml。可早、晚各饮1杯水,其他时间里每1~2小时喝一杯水。建议饮水的适宜温度在10~40℃。
准则七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核心推荐】
✓
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健康膳食规划。
✓
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
✓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
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
在外就餐,不忘适量与平衡。
认识食物和会挑选食物是健康生活的第一步。了解各种食物营养特点,学会看懂营养标签,比较和选择食物,学习传统烹调技能,做到按需备餐、营养配餐,维护健康生活。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该重视膳食计划,把食物多样、能量平衡放在首位,统筹好食物选购,设计好菜肴,合理分配三餐和零食茶点。
【有问有答】
1
如何选购物美价廉的食物
①
了解食物营养素密度
人们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应首先考虑从天然食物中获取。营养素密度通常指食物中某种营养素含量与其能量的比值。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指多种维生素、矿质物(钠除外)、膳食纤维以及植物化学物质或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物,但同时也应含有相对较少的脂肪、糖和能量。少选空能量的食物。
贴士:“空白能量”食物提供较高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很低。一般应注意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如糖果、油炸面筋等。
②
利用当季、当地食物资源
不同区域的食物资源和膳食模式具有一定差异。因地制宜地选取当地、当季食物资源。一方面食物在自然成熟期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新鲜且口味更好;另一方面有利于节约动能和保护环境。
2
选购食品看食品营养标签
①
看配料表
配料(表)是了解食品的主要原料、鉴别食品组成的最重要途径。按照“用料量递减”原则,配料(表)按配料用量高低依序列出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等。
②
看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说明每100g(或每100ml)食品提供的能量以及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③
利用营养声称选购食品
如高钙、低脂、无糖等;或者与同类食品相比增加了膳食纤维,或减少了盐用量等。
3
学习烹饪,享受营养与美味
①
食物原料处理
烹饪前食物原料要进行必要的清洗,切配时不要切得过细过碎,且不要搁置太长时间。处理生食或即食的食物,要注意所用刀具、案板与生肉分开。
②
学习烹调方法
ⅰ多用蒸、煮、炒
ⅱ少用煎、炸
ⅲ烹调油用量控制
③
用天然香料
厨房中食盐、酱油、醋、味精、鸡精、咸菜、豆酱、辣酱等都是钠的主要来源,应统计在盐(钠)的用量下。学会使用天然调味料,清淡饮食,享受食物自然美味。
④
选择新型烹饪工具
选择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减少,快捷、方便、节能环保的新型烹饪工具。可以减少油脂的使用,以及高温所引起的致癌物质的产生。
准则八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核心推荐】
✓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
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
✓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
做可持续食物系统发展的践行者。
【有问有答】
1
选择新鲜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①
首选当地当季食物
选择本地、当季食物,保证新鲜卫生,也是节能、低碳、环保的重要措施。
②
学会辨别食物的新鲜程度
预包装食品可以通过看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了解食物的新鲜程度;当无法获得生产日期等信息时,食物是否新鲜,可以用看、触、闻等手段通过食物的外观、色泽、气味等感官指标加以辨别。
③
水果蔬菜要洗净
清洗是清除水果和蔬菜表面污物、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④
食物生熟要分开
在食物清洗、切配、储藏的整个过程中,生熟都应分开。在冰箱存放生熟食品,应分格摆放。
⑤
食物加热和煮熟
适当温度的烹调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致病微生物。隔顿、隔夜的剩饭在食用前须彻底再加热,以杀灭储存时增殖的微生物。
⑥
食物储存要得当
食物合理储存的目的是保持新鲜,避免污染。
⑦
冷冻食品也应注意饮食卫生
考虑到有些微生物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存活繁殖,建议冷冻食品在家储存时,应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尽快食用。
2
使用公筷公勺,采用分餐,保障饮食安全
采用分而食之的“分餐”方式,就餐时一人一小份,每个人餐具相对独立,或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有效地降低经口、经唾液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分餐制还有利于明确食物种类、控制进餐量,实现均衡营养,培养节约、卫生、合理的饮食“新食尚”。
①在家吃饭、公筷公勺,鼓励分餐
②餐馆餐饮,多措并举,提供卫生供餐服务
无论是在家吃饭,还是餐馆就餐,无论从现代文明出发,还是从疾病预防、公共卫生角度而论,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都应是一场积极推行的“餐桌革命”。
3
珍惜食物、杜绝浪费
①按需选购,合理储存
②小份量、光盘行动
③合理利用剩饭剩菜
这就是近期新发布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
最重要的膳食八准则的详细解读
希望您能从这次学习中学到一些饮食知识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
文/何博
来源:中国营养网
校对:黄黎
主审:王伊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体检问题
丨
丨
野菜中毒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
|
丨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养生】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