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吴德松:护士不仅要技术,更要智慧!
吴德松
急诊科护师
佛山市南海区优秀护士
有人说:人体的细胞会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
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吴德松从事护理工作刚好七年,曾在康复科,手术室工作,如今任职于急诊科:“的确像换了一个人,比以前更加理解患者的‘抱怨’,也更善于察言观色,时间是个好东西,让人成长了!”他笑着表示!
善于沟通,是急诊第一课!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有着急、忙、杂的特性,急诊患者往往是起病急,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面对危重急症患者的首诊和抢救,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更多时候甚至还轮不到什么危急时刻,仅仅是急躁就能引发紧张的氛围:
为什么还不到我?
为什么她比我迟来又给她优先安排了?
......
刚进入急诊科时候,可能还不太适应这种不断被“问责”的状态,后来也开始理解:人在紧张不安的时候,情绪永远是冲在理智的前面!
后来面对患者的询问,他就要按照顺序,按照急诊科的分诊流程来为患者一一解答:您好先生,可以让我看一下您的挂号纸条吗?是这样的,您前面还有三个号就到您了,还有呢,您可以通过观看大屏幕来看到自己的号数和前面还有多少人,请您再耐心的等待一会儿。
面对吴德松认真地解释,患者知道了原因,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情绪也能缓和下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急诊至关重要,急诊科针对沟通这个环节,还专门进行了培训,把优质服务和沟通放在了重点,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到。
急救一分钟,背后七年功!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但首先要学会观察!
使这句话刻入脑海的事件是,吴德松第一次单独随120救护车现场施救,刚抵达,就看到患者卧床不起,呼之不应,处于昏迷状态,急忙询问患者家属,患者以前的病史,家属表示:患者以前有糖尿病、尿酸高、高血压,晚上一直有吃宵夜的习惯,昨天晚上因为睡得早就没有吃,没想到......
听到这里,吴德松跟出诊的医生对视了一眼,说出了相同的话:可能是低血糖!当即就给患者测血糖,血糖值低至无法检测,马上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50%的葡萄糖,40毫升静脉推注,果然,在及时的治疗下,注射完40毫升高糖后,患者清醒过来了!
随后,他们跟患者家属沟通,分析了患者为什么容易产生低血糖,并肯定了家属及时呼叫120的做法。
回到救护车上,医生对吴德松赞扬道:“很不错,动作利索,技术过硬。”吴德松更加注重自己的能力提升,不懂时候就请教护士长和经验丰富的同事,从第一次单独出任务到习惯独自出任务,时间给了他成长的结果!
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特别是急诊科的护士,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能力过硬,更需要综合知识的储备,不停学习、乐于付出、在这里需要体力,需要勇气,最需要的一定是自己能力的底气!
资料来源│护理部
编辑│宣传科蔡捷
上一篇:【专家推荐】心血管内科:戴培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