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成功抢救首例新冠肺炎(重症)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侧记
2月29日上午,71岁的陈爷爷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走出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南院隔离病房,重获新生的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近20天来,在省、市专家组的指导下,在医院隔离病区重症医护小组的悉心治疗下,作为湖南省首例新冠肺炎(重症)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老人成功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鬼门关”,最终痊愈出院!
挑战!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紧急手术
今年71岁的陈大爷本来身患糖尿病、高血压、肺气肿等疾病,2月9日,老人因发热一周,确诊为新冠肺炎,被送到岳阳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岳阳市一医院南院进行治疗。
2月13日凌晨3点,因严重感染时的应激反应导致老人突发剧烈胸腹痛。医院立即组织重症、心血管、消化、呼吸、普外科专家进行多学科联合紧急会诊,并联合省、市专家会诊讨论,高度怀疑患者合并十二指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决定立即手术,挽救患者生命。
由于患者是重症新冠肺炎,手术中的暴露风险极高,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最高级别的防护。时间紧急,医院普外科主任黎少山、胃肠科学科带头人唐珍迅速确定手术方案,副主任医师谢平、刘懿轶快速进行全副武装:洗手衣、防护服、手套、护目镜、胶鞋、靴套、正压头套……2月13日,在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南院传染病专用负压手术室,整个医护团队屏气凝神、默契配合,用过硬的专业技术与新冠肺炎病毒“过招”,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历时四小时,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穿戴全套防护装备下,手术医生身体活动幅度、眼睛可视效果、操作手感都会大大降低,要面临比平时手术更高的挑战。这是首例重症新冠确诊患者实施的外科急诊手术。在走进手术室前,内心也有些恐惧,但是一上手术台,就什么都不会去顾虑了。”想起当时的情形,谢平感到非常自豪。“从手术台下来,医生、护士的洗手衣全都被汗湿了。”手术室护士长李亮说。
康复!精准施策联合诊治突破生死关
重症新冠肺炎、大手术、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凶险的字眼让陈大爷的康复之路仿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为了确保患者能顺利康复,岳阳市一医院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组织重症与感染救治专家李四海主任、韩钱鹏主任、易巍主治医师及重症护理孙敏、雷艳等围绕病人的全面康复组成了医院最强团队,开展术后心肺功能评估、预防感染、容量负荷、引流管管理等超常规治疗护理,和病人一同接受一个个术后挑战。重症组还将床旁超声、血气分析、床旁血滤等设备技术及时应用于病人抢救。经过10余天夜以继日的奋战,团队攻克了感染关、营养关、呼吸关等一个个决定患者生死的关卡……
陈大爷没有让大家失望:2月14日,第一次下床活动;2月15日,肠蠕动恢复;2月19日,拔除引流管,恢复肠内营养;2月21日,复查血象正常,逐渐脱离氧气;2月24日复查肺部CT:新冠病灶吸收好转;2月28日,第二次核酸检测回报阴性……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一系列科学精准的“硬核”治疗措施……为了陈大爷的逐步康复,感染科重症组5名医生、6名护士背负着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这里容不得任何侥幸,我们很难接受由于自己没有提前考虑到的细节而出现意外。”
陈大爷年纪大、病情重,虽是危重患者,却尽己所能回馈医护人员体贴与关心,尊重与信任,他总是对值班医护人员说“有事我会叫你们的,不要经常进来,不安全!”;护理操作时老人会主动将脸偏向另一侧,雾化结束后及时擦干净嘴、戴好口罩,每次都真诚地对医护人员道谢“给你们添麻烦啦”……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暖心的举动,却犹如春风拂面,让一线医护团队信心倍增、温馨满怀。
“危重患者救治如履薄冰,必须时刻绷紧神经。”参与会诊指导的湖南省指挥部彭再梅教授感慨地说,“这一例重症新冠肺炎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的痊愈,是医院多学科精准施策,联合诊治取得的成效,更是医护团队精湛技术和无私奉献精神完美结合所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