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内涝过后,谨防传染病流行
天灾,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作为暴雨的次生灾害的传染病却是不能忘记的。
最近几日,广州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水是万物之源,既能孕育花草树木,也能滋生致病菌和以蚊虫鼠蝇为代表的“四害”。
洪水来袭,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污物,包括人类与动物的排泄物、垃圾中的腐蚀物所携带的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很容易污染水源和食物。如果这些没有得到彻底地消毒,那就很容易病从口入了。
而洪水滋生的四害也会借机传播疾病,例如老鼠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蚊子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等。
那么有哪些疾病是洪水过后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1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种类繁多,从最严重的霍乱,到由病毒、细菌引起的以发热、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的感染性腹泻,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就是通过污染的水、食品传播。
2
螺旋体病
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中,螺旋体病就是其中之一。而螺旋体病中的代表——钩端螺旋体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和鼠类、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感染人群以青壮年及有接触疫水者为主。钩端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可以通过皮肤、眼结膜、鼻或口腔粘膜侵入人体,迅速进入血流并繁殖,随后侵害肝、肾、肺、脑膜等器官,引起多种症状。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3
啮齿类传染病
说起啮齿类传染病,就不得不提“肾综合征出血热”,也称为“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通常有“三红”(脸红、颈部及胸部皮肤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的表现。
4
虫媒类传染病
污水潴留容易滋生蚊虫,因此,通过蚊叮咬或输入带有病原体的血液而感染的虫媒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临床上也以不同程度的发热为首发症状。
那么,洪水过后,我们该注意什么?
1.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搞好饮水卫生。
2.注意饮食卫生,做到“八不”:不吃腐败变质过期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发霉发烂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碗筷果蔬、不生吃凉菜、不吃海产品、不喝生水,生食熟食不能混放。食物要煮熟煮透。
3.洪水退后,对于水淹的地方,无论室内或室外,均须进行彻底地清理,及时处理和清除垃圾、人畜粪便等,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消、杀、灭工作均须做到位。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洗手,认真做好手卫生及餐具消毒处理。
5.防蚊灭蚊、灭蝇灭鼠、管好家畜家禽。控制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6.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隔离观察和(或)治疗,保护好易感人群。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防护处理措施。
文|肝病中心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