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急诊20多年,奋战一线的她是同事心中的“廖老师”
廖红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急诊科护士,从事护理工作26年,先后在我院内科、儿科、急诊科工作。曾获得1998年“强生杯婴儿抚摸大赛”三等奖、2009年“广州市急救网络急救技能大赛止血包扎项目”二等奖、中山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颁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奖项、五次荣获中山六院“优秀护士”荣耀称号。
分秒必争,临危不惧
细雨无痕,润物无声,作为一名高年资护士的廖红梅,至今却依然坚守在一线岗位上,默默干着急诊一线工作,经常值守急诊夜班,跟着120急救车出诊,执行最急迫、最繁重的院前急救工作,被科里的同事亲切地称呼为“廖老师”。
众所周知,急诊科的工作大致可精炼为“急、忙、杂”三个字。急诊的病人发病急、变化快,时刻都需争分夺秒,容不得半点纰漏。“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在急诊工作的廖红梅对这话感触至深。一天中午,廖红梅正在配剂室加药,突然听见外面“咚”的一声闷响,“廖老师,快来帮忙!”听到同事的呼喊,她迅速赶到现场,只见一名约40岁男子倒在急诊科门前,不停地抽搐,由于患者胸痛、呼吸不畅、意识丧失,廖红梅立马意识到,该男子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了室颤,她立即大声呼叫值班医生,并将男子抬上抢救床,马上给患者进行除颤、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路等一系列抢救工作,2分钟后患者终于恢复意识……
▲2016年,廖红梅参与广州马拉松赛医疗队,为跑者第一时间提供专业救治
某个下午,正值车班的廖红梅接到120出车任务后立刻与医生赶往现场,只见现场一名女子被一名疑似精神病男子用刀挟持,女子颈部、胸部均有刀伤,流血不止,警察持枪试图制服该男子,电影的画面出现在了现实生活里,情况危急,她见状一边与警察保持安全距离,一边忙着准备止血包扎用物和建立静脉通道用物,当警察将该男子制服那一刻,她与医生立刻冲过去帮伤者进行止血包扎处理并建立静脉通道扩容。
车祸、坠楼、自杀、火灾、溺水、建筑工地意外事故……各种意外现场急救,除了要有过硬的急救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复杂的急救环境。
▲建筑工地工友高处坠落受伤,廖红梅出车进行紧急抢救
在日日夜夜的急救工作中,廖红梅用细心缓解了病人的痛苦,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生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重现了欢声笑语。
坚守岗位,倾囊以授
▲2018年,廖红梅再次加入马拉松赛医疗队
她平时很乐意分享她累积的临床知识及经验,无私地扶掖刚步入临床的年轻护士们。从简单的监护仪,到复杂的除颤仪、呼吸机,各种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她都不厌其烦地进行教导,直至他们熟练掌握。此外,廖红梅积极参与各种比赛和活动,为后辈和新人们也树立了榜样,鼓舞大家不断向前进步。
▲廖红梅为实习生及急诊新入职同事培训心肺复苏和除颤仪的使用
不畏艰险,奋战一线
2020年新冠疫情刚来袭时,廖红梅主动请缨,参与机场、隔离酒店阳性病人的转运任务,并作为我院急诊科的第一批医护人员参与广州市支援市八新冠肺炎患者转运工作,奋战在与疫情抗争的第一线。
作为第一批涉险者,面对着当时未知的新冠病毒,廖红梅却笑容坦然,“师者育人,战士浴血,抗疫不仅是职责,更是使命。而且,疫情的恐怖来自于它的未知,只要我们摸索透了,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当问及家庭的顾虑,她却更显洒脱:“我女儿已经上初中了,都那么大个人了,可以照顾好自己,再说还有她爸呢,我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2019年,廖红梅为中山大学新生做心肺复苏培训
护士不仅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还必须像战士那样,要有面对未知危险的勇气、面对困难的坦然及愿意牺牲自我的大爱,这些在廖红梅身上都有体现,她热爱工作,热衷于扶掖新人,永远积极上进,并带着一颗朴实的心,无怨无悔地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奉献着她的青春、激情和力量,肩负着医道的使命,不忘初心,一路向前。
责任编辑:张源泉
审核:简文杨
终审:朱昌平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
推荐阅读
✦
►白衣芳华,向阳而生!中山六院举行第111个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
►中山大学党委陈春声书记一行到中山六院调研
►战“疫”无假期,五一仍在岗|中山六院迅速行动,全力支援核酸检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