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纸短情长,闽东医院援沪医疗队员的“母亲节”家书传递思念与牵挂
逆行援沪的她们
是抗疫战士
也是孩子最爱的母亲
5月8日是母亲节
透过闽东医院援沪医疗队员的一句句信息、一封封家书,无不传递着她们对孩子、对母亲、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
骨科主管护师郭金花:写给高考孩子的一封信
孩子,现在是夜里11点,妈妈刚吃完晚饭,此时你在挑灯夜读吗?
很遗憾,在你高考这么特殊的时期,我因为工作缘由,不能陪伴在你的身旁。记得出发那天晚上,你还在学校,我很遗憾未能再见一见你再出发,不知道你心中是不是也很牵挂妈妈。
妈妈是一名护士,从穿上护士服的那天起,我就做好了为祖国卫生事业奋斗终身的准备,从上海疫情发生后,妈妈就一直在关注着、也做好时刻前往上海支援的准备。当接到电话要前往上海支援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应声答应,立刻提着我早已收拾好的行李出发了,原谅我不能与你好好告别。
这段时间,妈妈没空陪你,你在家勤奋学习,备战高考,听爸爸的话。
孩子啊,你是我们牵挂的软肋,更是我们勇往直前的盔甲,正因为你的支持,让我在上海方舱工作的时候更加勇敢,也更加乐观,因为你我也想成为令你骄傲的妈妈。
我记得,你曾对我说,想要去上海读大学,谁能想到我会比你先来到了上海,但如此的安静的上海,我其实并不喜欢,希望在全国医务工作者、全国各地的支援下,上海早日回归正常轨道。而你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为了自己的目标,积极应对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会一直在精神上陪伴着你,做你最坚实的战友,也请你有什么困难要告诉我,不管多困难,我们一定能共度难关,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取今年9月,我能陪你来上海上大学,带你看看曾经妈妈奋斗过的上海,看看世博展览馆,也看看你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大学。
上海加油!高考加油!
妇科主管护师陈幼芳:因出发错过孩子四周岁生日
距离福建援沪医疗队接管上海世博展览管方舱医院,已有二十几天,作为福建援沪医疗队的一名护士,想起出发来上海的那一天是4月7日,也是我家小女儿生日,我很舍不得她,多希望能陪她过完生日。
但我是一名护士,此时上海需要我,病人需要我,只有抗击疫情取得成功,所有像你一样大的孩子,才能有健康成长的环境。就这样,我登上了前往上海的飞机。
我特别要感谢女儿的老师,她知道我挂念孩子,当她得知,我出发那天是女儿生日,于是老师特意给孩子过了个生日,同时也发消息告诉我,一切放心,她会帮我好好照顾女儿,妈妈不在身边,她就是孩子的妈妈。
收到信息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愿疫情早日结束,以后女儿的每个生日,我都能陪伴在她的身边。
神经内科主管护师陆美红:对妈妈的“坦白”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习惯了对家里“报喜不报忧”。
从2020年到2022年,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我留下了我的身影。穿上“大白”,我是前线“战士”,脱下防护我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身在护士岗位,肩负战士职责。
然而这一切,我的妈妈总是“事后知道”,除了2020年春节的隔离病房抗疫和当年8月,外籍新冠患者护理工作,老人家是知晓的,而在此之后,去年9月参与莆田核酸采样工作、今天4月上海方舱工作,妈妈都不知道。
事由是2020年下半年的一天,妈妈突然跟我说,“新闻上看到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他们脱下防护服后,脸上、手上都是勒痕,看得很心疼,如果你也像他们一样去支援抗疫,那我就很担心,天天都记挂着。”于是,那天起,我开始对妈妈隐瞒我的“抗疫行踪”。
我把这些隐瞒“行踪”的来龙去脉告诉给我的援沪队友们,她们很惊讶,对我说:“你应该如实告诉妈妈,你正在做的抗疫工作,而且会很认真做好防护措施,这样她会放心的,更会以你为傲。”
在5月4日这天,终于向妈妈“坦白”我来上海支援的事。
电话里,妈妈说:“猜到了,我隐约猜到你去了上海支援,虽然妈妈依旧会担心,但是你很勇敢,疫情发生时挺身救治他人,我以你为傲。”
听完妈妈的话,我终于可以坦然与她分享在方舱中的事了,比如碰到了我的两个本家,两名都叫“老陆”的舱友,还有下班后看到了外滩等等。
今天是母亲节,“妈妈,节日快乐,希望明年的母亲节,我能陪伴在您的身旁。”
总编辑:刘昌明林成寿
执行编辑:詹陈菊
责任编辑:郑锦利
图文:福建卫生报张帅通讯员刘潇灵陈荣
编排:谢焰锋
校对:刘潇灵李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