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日志 | “有爱的城 归家的人”
✨
TA们
用生命护佑生命的提灯女神穿梭在驿站光影里的守护者今天是第111个护士节跟随小夏一的脚步走进厦门高崎健康驿站走近守护在那的“厦一天使”
有爱的城归家的人
驿站日记|吴安妮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结直肠肿瘤外科主管护师
我们的赤诚与爱心交织,形成一个强大的护身结界,传递温暖抚平创伤,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在踏入健康驿站前,我们已经将南丁格尔誓言刻在了心里。
星辰大海从未遥不可及,唯有奋斗、唯有攻坚克难足以战胜疫情,一位位可爱的天使,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选择来到驿站,守护一群人,守住一座城。
护士节将至,我为自己有幸成为一名护士感到自豪。在健康驿站工作期间,我们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将热心、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融成一颗颗热血沸腾的爱心。
风险当前,行动本就是最有力的表达,实干谱就了最温情的告白,日复一日里的每“疫”刻,都是温暖真实的瞬间!虽算不上惊天动地,但我们值得被铭记,每一个,都值得。
新冠疫情的到来,改变了我们原本的生活方式。健康驿站的工作不同于医院,面对的是入境旅客,绝大多数是曾身处异国他乡归心似箭的同胞、或是因为各种原因在疫情下来到中国的国际友人。
在健康驿站医疗管理中心,为了给入境隔离人员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精准化采样与健康监测,医务人员24小时日夜值守,同时守护1500多位入境隔离旅客。
除旅客体温监测、抗原检测、核酸采集、健康管理、生活保障、通知消杀等常态化工作外,针对幼儿、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还会提供全方位的贴心医疗服务。
看似简单而重复的工作,在密实的防护服里,在口罩、手套、脚套、头套及护目镜层层防护之下,都显得尤为困难。
长时间的高温作业,防护服里的衣服鞋子湿透,脚套倾倒,“哗啦”能倒出一碗汗水……
疫情不退我不退,防控面前,人人都应该尽一份力,更何况我们是南丁格尔接班人。
穿梭在驿站光影里,我们顺利送出一批又一批境外隔离旅客。
五一假期期间,驿站内5号隔离楼栋接到一位特殊的旅客--77岁的蒋老先生。
他是5号楼栋最为特殊的一位旅客,身患帕金森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的他走路只能依靠拐杖,颤颤巍巍地行走,且无陪护。
一入住,便成为了专班组和医护组的重点关怀对象。
当晚,蒋老先生自诉头晕,驿站护理人员立即报告值班医生,经医生会诊后,立即转杏林分院进行诊治,由于旅客患帕金森综合征,静止时手会不自觉抖动,值班护士做好个人防护与专班工作人员前往蒋老先生的房间,协助其佩戴好防护用品,并用轮椅送至120急救车上。
第二天,蒋老先生情况有所好转,需转回驿站继续隔离,护理人员即刻联系值班医生,医生评估他的身体健康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确认其可以继续回来进行隔离。
同时,护理人员告知了蒋老的家属其身体情况。徘徊在驿站外几天有余的家属,原本对驿站内情况一无所知,非常担心老人家的身体善,当得知驿站工作人员、医护人员贴心跟随、用心诊疗,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隔离点不是医院,医护人员不能随时守护在旅客身边,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旅客,蒋老先生又是重听,一边耳朵听力下降,有时根本听不到电话铃声。
原本按要求尽量不接触隔离人员、尽量减少暴露风险的医护们。
看到这样的情况后,为切实做好老人的照护,完成抗原检测等工作。
经沟通后,每天三餐将餐送至蒋老先生房间内,定时电话联系确认他的身体状况,值班护士每日前往蒋老房间指导其进行抗原自测并上传,并监测健康状况,还让其家属在隔离期间多与老先生沟通和交流,确保其心理健康。
道路虽坎坷,温暖却常驻。截至目前,医护人员核酸检测无异常,隔离期满解除后顺利回家,一批又一批境外旅客安全隔离结束回家与亲人相聚。
世界没有一处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都在进行着一场属于自己的战“疫”。
疫情以来,无数白衣天使“救死扶伤、防病治病”,面对疫情,无畏逆行,诠释无言大爱,以生命守护生命,用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天使般的微笑,点亮了无数人的希望。
“
厦门是一座有爱的城市,驿站是一个有“温度”的隔离点
”
希望来到驿站的旅客都能体会到这里特有的人情味,来这里不像是路过,而像是“回家”。
品牌推广和媒体宣传部出品
供稿:吴安妮
审核:陈雯
编辑:厦一宣
医院地址:厦门市镇海路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