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我要腰 ——聊聊关于肥胖的那些事
肥胖是一种慢性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速食的便利获取,肥胖人群也在逐渐增多,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几率也随之上升。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在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肥胖的这些事。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一半(50.7%)。
从2000-2018年成人超重和肥胖率的变化趋势来看,肥胖率上升速度大于超重率的增长;农村人群超重和肥胖率的增幅高于城市人群。
1、按照体质指数BMI
中国标准
正常:18.5-23.9
超重:24.0-27.9
肥胖:≥28.0
2、按体脂含量
男性≥25%女性≥30%
3、按内脏脂肪诊断
日本≥100cm2中国≥80cm2
4、按照腰围
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腰臀比(WHR)=腰围/臀围:男性WHR>0.9,女性WHR>0.8(腰围大于臀围)
1.临床分型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多余的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呈苹果型身材,即大肚子、小细腿。
周围型肥胖:多余的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大腿和下部躯干的皮下,体态呈鸭梨型,臀部大、腿粗。
混合型肥胖:兼有中心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的特征。
注意:中心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的风险高于周围型肥胖和混合性肥胖者。
2.根据代谢情况分型
代谢正常型肥胖(白胖子):皮肤白嫩,体型均匀,皮下脂肪增多但分布基本正常,见于单纯性肥胖者;
低代谢型肥胖(黄胖子):皮肤黄,无弹性光泽,脂肪分布多以腹型肥胖为主,可见于甲减、性激素减退的患者;
高代谢型肥胖(红胖子):皮肤菲薄,可见紫纹,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见于库欣综合征患者;
炎症代谢型肥胖(黑胖子):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可见于高胰岛素血症患者。
身体方面: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脂肪肝、胆结石、心肌梗死、脑卒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病等;
心理方面:焦虑、抑郁、自卑等。
肥胖伴发的健康问题(WHO1998~2021)
明显增加(RR>3)
中度增加(RR=2-3)
轻度地加(RR=1-2)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癌(绝经后妇女中乳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
胆囊病
高血压
性激素异常
血脂紊乱
骨关节炎(膝及髋)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生育障碍
呼吸困难
背痛
睡眠呼吸暂停
麻醉风险增加
新冠死亡率
胎儿缺陷
RR:相对危险率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皮褶厚度等。人体成分检测,主要查看体脂率、体脂肪量、内脏脂肪、肌肉量、基础代谢等。借助仪器和实验室设备进行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脏B超及肝功能检查、血尿酸指标等,肥胖相关基因、激素六项、甲功、妇科超声、维生素、微量元素、炎性因子、肠道菌群等的测定。
2016AACE/ACE指南:针对肥胖的循证的生活方式治疗应该包括3个组成部分。饮食计划、体育锻炼、行为干预。
饮食管理:
目前膳食的方法有很多,如限能量平衡膳食(CRD)、高蛋白膳食(HPD)、间歇式断食(intermittentfasting)、地中海饮食(Mediterraneandiet))、生酮饮食法(KetogenicDiet)等。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饮食方式。建议营养均衡,合理搭配,个体化地减少能量摄入。
运动管理:运动对减重的影响取决于运动的方式、强度、时间、频率和总量。建议有氧运动至少150min/周(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min以上);
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长期坚持1年以上以维持体重的下降并可以防止减重后的体重反弹。
所以合理运用饮食+坚持运动,减重效果会更加持久和显著。
认知-行为及心理干预:是通过调整超重和肥胖患者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理解和认识体重管理、肥胖及其危害,从而做出行为改变。包括自我监控、控制进食、刺激控制、认知重建和放松技巧等。干预应不少于6个月。
美国内分泌学会《肥胖的药物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指出,符合以下其中之一可应用:
BMI≥30kg/m2的成人患者;
BMI≥27kg/m2伴有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
目前,经美国FDA批准且已上市的减肥药物共有五种,为奥利司他、利拉鲁肽、氯卡色林、芬特明-托吡酯复方制剂和纳曲酮-安非他酮复方制剂。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指出单纯肥胖患者手术适应征:
(1)BMI≥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手术;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
(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3)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二型糖尿病(T2DM)患者手术适应征详见指南)
肥胖的防治主要在于行为的干预,生活方式的改变,并长期坚持,就像我们每天都需要刷牙一样。临床营养科提供科学安全的体重管理方案,帮您分析肥胖的原因,给您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愉快减重,并且教会您维持体重的方法,受用终身!
关注营养健康,活出精彩人生。临床营养门诊欢迎您来咨询营养相关问题。
周一、三、五上午8:00-12:00
周二、四下午14:00-17:00
地点:主院区门诊八楼
周三下午:14:00-17:00
地点:主院区门诊门诊四楼
供稿:陈继萍
一审:蒋林
二审:陈继萍
三审:葛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