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公立医院

地址:总院: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2号;草堂病区:成都市大石西路62号;城东病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镇洪河北路585号(市东三环成渝立交桥旁);皮肤病研究所:成都市四道街12号长顺上街;高新门诊部:成都市高新区天长路81号 电话:急救中心:028-87769262,医院总机:028-87393999,患服中心:028-87393928,028-87795180,咨询028-84848120(城东病区),急救028-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医院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医院动态

【省医史话】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八)

(之八)

有一些时光的片段,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看似久远、或伟大、或渺小的事件,一帧一帧叠加,组成一幅长长的画卷,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从1941年抗战的烽烟中走来,历经80余载的沧桑变化,那些珍贵的记忆,犹如烙印在时光长河里的粼粼波光,映射出久远而常新的光环,滋养出无尽的光荣与梦想。

让我们走进“省医史话——烙印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回首在省医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那时、那人、那事,重温咱们省医人历经的洗礼、共创的荣光,守初心,担使命,展望省医不断前行的发展之路……

省医五大发展历史节点

<<向左滑动图片浏览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八)

2002-2011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世纪之交的省医,紧跟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战略部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追赶跨越,在医教研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2002年两院合并,成为省医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开启了“创建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的新征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简阳)分院旧址(1982年搬迁至天津后,四川省卫生厅接管留川机构及人员成立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组织变迁&管理改革

2002年7月16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批复四川省人民医院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合并,更名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由四川省人民医院本部和四个下属单位——医科院附院(洪河医院)、草堂病区、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实验动物研究所组成,实行“一个机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体制,行使全省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医疗技术指导中心职能。同年10月,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复任命修瑞龄为新机构党委书记兼院长。2003年,医院确立“追赶跨越,创建全国一流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原实验动物研究所从简阳迁至成都市双流县中和镇省第六人民医院内。

合并前的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

原四川省第六人民医院(2003年四川省“非典”疫情定点救治医院,现为我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和科研基地)

合并之初的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皮肤病医院

洪河病区/东院(两院合并后原医科院附院2009年从简阳迁址该地)

2004年初,省六医院转为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中救治储备医院,交由省医托管;原省医科院附院获批从简阳迁至成都市龙泉驿区洪河镇,启动一期建设工程;7月15日,两院合并后的院工会正式成立,召开了首届职代会。2005年,省卫生厅授予医院“四川省数字化医院试点示范单位”;卫生政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成立,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住院部与院本部皮肤科合并。

2006年,医院确立“临床研究型医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出台《创建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五年发展规划》。草堂病区、皮研所纳入三甲医院规范化管理,洪河医院迁建项目奠基开工;教育培训部成立,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2007年,院党委书记、院长修瑞龄卸任,院班子换届,继续推进全员聘用制等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文化建设2007-2009三年规划》。

2008年,省医首套视觉形象文化标识系统正式启用(主要包括:院训、院徽、院旗、院歌、愿景、院名标准字体及标准色等),首次升院旗仪式于1月1日在第一住院大楼前广场隆重举行,院歌《守护生命》于7月1日在医院“庆祝建党87周年暨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首次唱响。同年,事业发展部成立,启动医联体建设筹备工作。

2010年,招标采购中心成立。2011年3月29日,两院合并后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产生省医科院·省人民医院第一届党委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同年,医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加强了急救医疗“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同时启动了国家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工作。

这一时期,省医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卫生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全国医院管理年”“全国医疗质量万里行”“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医院文化建设年”“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争创“全国百佳医院”、迎接“三甲医院复评”等各项工作,在多个院区相继并入、运行体量及管理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全成本核算管理等改革举措,办医条件、服务质量、年门急诊量及住院人数、手术台次及难度系数等较上一个十年有了大幅提升。

这一时期,省医特别推出“十五”“十一五”科技发展和人才发展规划,一批访学海外的知名专家放弃优厚的待遇回(来)到医院,建平台、带团队、攻坚克难,推动临床高新技术、医学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

高新技术&科学研究&学科发展

2002年,医院确立将同种原位肝移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体部三维适形精确放疗技术等13项高新技术纳入院级重点项目支持;神经内科学、肾脏病学、超声医学获批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眼科、检验科同时纳入四川省和医院两级重点学科管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超声医学、病理科纳入院级第三批重点学科建设管理。

2003年,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远程医疗网络中心挂牌我院,急救中心成立院前急救部;“实用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建立人类疾病分子生物学与遗传研究中心实验室”“神经导航技术在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应用”被列为重大高新技术资助项目;肝胆外科肝移植小组杨训主刀成功实施我院首例异体肝移植手术,神经外科黄光富等完成省内首例开颅双侧颈内巨大动脉瘤夹壁切除术;物理诊断科彩超室尹立雪等完成省内首例超声实时声学造影技术,主研课题“超声心脏电生理学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医院科研论文发表总数首次进入前100名,位列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全国省级医疗卫生单位第78位。

2004年,院本部门诊医技及第二住院综合大楼开诊,医院医疗总面积增至8.2万平方米;健康体检中心、高血压科及VIP病房成立;原大外科烧伤专业及病房划归急救中心,ICU划归大外科管理更名“外科ICU”,物理诊断科更名“超声医学中心”(下设超声科、心血管超声及心功能科),物理治疗科更名为“康复科”;草堂病区医疗业务转型为“大专科小综合”方向,肾内科病房及血液净化中心整体迁至草堂病区,获批挂牌“四川省肾病中心”;PET-CT、核素治疗、中毒病人毒物分析等数十项新技术相继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腹腔镜等高新技术开展较往年显著增加;神经外科成功开展省内首例不开颅微创手术、双侧3个巨大动脉瘤开颅夹壁切除手术、神经导航技术支持下经鼻蝶窦脑肿瘤切除等领先手术;在国外访学的我院遗传疾病基因研究知名专家杨正林教授牵头组建分子生物学与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尹立雪、杨正林主研的课题分获四川省杰出青年科研基金资助;医院论文发表总数列居全国省级综合医院第3位(较2003年的78位大幅跃升),主办的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正式公开发行。

2004年神经外科成功开展神经导航技术支持下经鼻蝶窦脑肿瘤切除术

2005年,超声医学、神经疾病学获批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辅助生殖中心成立;消化、心血管、感染、神经内科等12个学科通过“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试验点(GCP)”验收;与美国杰弗逊超声研究所共建的超声医学合作实验室正式挂牌;7项科研课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其中,杨正林主研课题《青少年视网膜营养不良疾病基因的应用基础研究》获一等奖。

2006年,医学检验、眼科学、皮肤外科学、性病科学、老年医学获批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药学部获批卫生部全国第二批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神经内科等10个临床专业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证书;辅助生殖医学中心获卫生部批准试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一年,心血管病研究室及心血管科为一例晚期心衰患者成功安置心脏三腔起搏器;医院从海外引进免疫学、基因技术、辅助生殖技术及相关实验技术知名专家叶尚勉教授来院工作、担任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引进器官移植领域知名专家邓绍平教授来院工作、牵头组建器官移植研究所;杨正林主研课题“青少年视网膜营养不良基因的鉴定”、尹立雪主研课题“高度选择性心脏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心肌力学超声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杨正林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有关老年黄斑变性疾病基因研究成果论文,汇同世界上其他相关成果,被该杂志评为2006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第六项。

2007年,人类疾病基因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及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获批挂牌(为四川省西医类综合医院首家);医院新增肾移植、造血干细胞采集、疼痛科三个诊疗科目,6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立项;肾内科王莉等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教授团队合作课题“慢性肾脏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杨正林主研课题“老年黄斑变性易感基因HTRA1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医院从海外引进器官移植领域知名专家杨洪吉教授来院工作,组建器官移植中心;辅助生殖医学中心首例试管婴儿技术获得成功,两个健康男婴顺利降生。

2008年,器官移植中心、神经疾病研究所、超声医学研究所、医学检验研究所、眼科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肾病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成立;四川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挂牌我院,正式开展常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试管婴儿)、丈夫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杨洪吉团队成功开展四川省首例腹腔镜取供体肾及亲体肾移植手术,普外二病室(肝胆胰外科)董科、温尔刚成功施行全省首例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检验科袁红主研课题“甲型胎儿球蛋白检测、产前监测和开放性神经管缺损诊断标准的建立及应用”、皮研所陈学军主研课题“人类β防御素与LL-37协同抗菌及激活肥大细胞并提高血管通透性的研究”、卫生政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郑小华主研课题“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分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杨正林撰写学术论文“Toll样受体3与老年黄斑变性地图样萎缩的关联性”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全院4项科研课题获国家“863计划”、国自然研究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立项。同年底,川港康复中心成立。

2008年器官移植中心完成四川省首例腹腔镜取供体肾及亲体肾移植手术

2009年,洪河医院迁建项目竣工启用,编制床位500张,命名为“城东病区”(现“东院”);检验科质量体系顺利通过ISO15189标准认证,药学部临床药师制试点及付费药物咨询门诊(患者用药教育)工作模式受到卫生部高度肯定,建议完善相关制度后在全国推广;杨洪吉主刀成功实施全国首例地震伤员亲体肾移植,医院器官移植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尹立雪主研“心血管系统生物力学的超声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心实验室叶尚勉受邀在巴黎第五届HLA-G(人类白细胞抗原-G)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题为《HLA-G在乳腺癌的诊断、预后及体外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治疗的意义》大会发言,引起广泛关注。

2010年,超声心脏电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批挂牌,药学部中药药理实验室和中药制剂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国家脑卒中控制及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医院、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四川省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中心、肾脏病质量控制中心、病历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先后挂牌我院;骨科专业成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干部医疗科专业细分为8个亚专业;医院5项科研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因工程猪异种器官移植关键技术及平台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叶尚勉主研课题“人类白细胞抗原G和表达生成素mRNA的旅离癌细胞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杨正林主研课题“老年黄斑变性LOC387715-HTRA1、TLR3、SERPING1、CFH等疾病基因的应用基础研究”分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泌尿外科邱明星等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成都军区总医院联合申报课题“基于泌尿系组织修复与重建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创新与运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医院从海外引进细胞移植领域知名专家黄孝伦教授来院工作,组建细胞移植中心;从国内引进知名小儿外科专家陈绍基、刘文英、唐耘熳团队,组建儿童医学中心。

2011年,器官移植转化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批挂牌,全科医学中心、心身医学中心(为四川省首家综合性医院开设)成立,卫生部“腹膜透析基地培训示范中心”、四川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72家重点联系医院落户我院,临床检验、临床护理获全国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管理学获批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

同年,医院11个科研项目获国自然基金资助,血液科成功开展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为当时西南地区拥有该项技术的少数几家医院之一),骨科王跃牵头课题《5.12地震伤残患者的规范化综合康复方案研究》以“优秀”通过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验收;邓绍平和赵高平撰写的有关内分泌修饰逆转免疫衰退导致的器官移植不耐受相关论文在《科学》(Science)系列期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发表;胃肠外科赵高平应邀在国际细胞移植学会(CTS)与国际异种移植协会(IXA)2011学术年会上做《B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对异种胰岛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大会发言,引起广泛关注。

2011年,全院Ⅲ、Ⅳ级手术达到历史最高,微创介入手术保持持续增长,进一步完善了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全程追踪管理与评价,有39个项目通过高新技术项目申报审批。院GCP机构办管理在研项目101项,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1年,皮研所牵头制定了《四川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承担全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实效,成功举办了多期麻风病、皮肤性病培训班,顺利通过卫生部对我省麻风病防治“十一五”规划的终期评估。

2011年,动物所完成了简阳藏酋猴养殖繁殖基地维修改造工程,新引进动物实验方面横向课题6项、完成横向课题研究11项;“实验藏酋猴猕猴膨化饲料的开发与应用”获得省科技厅立项支持,实验动物饲料生产成为省内第一家获证单位。

医学教育培训

这一时期,省医继续完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自2001年两院合并前后,先后与重庆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签约共建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截止2011年底招生专业近40个。

2006年,医院成立教育培训处、教育培训中心,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全院教育培训职能。2007年,四川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挂牌我院,医院启动四川省专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首批申报的17个基地2008年均获准招生;护士学校搬迁至教育培训楼,继续“医院办校”培养模式,开启对外联合办学扩大招生规模、探索联合培养高职高专护生模式。

2009年,医院加快推进医学院建设工作,先后与成都医学院探索“院校合作”本科学历教育、与西南交通大学探索合作共建医学院可行性事宜。2010年,护理部成立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心,组织申报重症监护、急救护理、手术室护理等9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均获准招生。2011年,医院成功申报“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试点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筹建国家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

国际合作&援外医疗

这一时期,医院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进一步深化。先后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联系。

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美国际科学研究中心科学委员会董事会主席盖蒂谢克博士来院讲学;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俄克拉荷马大学DeanMcGee眼科研究所与医院签定长期合作协议。2004年,医院特聘时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外科副教授、人胰岛移植实验室主任邓绍平为我院客座教授,牵头组建器官移植项目组和胰岛细胞移植研究室。同年,杨正林牵头我院与美国犹他大学眼科中心合作事项,日本广岛县立病院医学考察团来访。

2006年,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迈克·莱维特先生一行来访洽谈合作,美国梅奥医学中心代表团来院学术交流。2007年,眼科与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DeanMcGee眼科研究所三方合作建立“DeanMcGee眼科研究所”及眼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心。2008年,由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援建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川港康复中心”落户我院。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代表团来院学术交流

2009年,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共建的中国内地第一个异种移植实验室正式签约;美国思科公司“思蜀援川”项目所捐赠的“多功能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布点我院网真医疗室;第二届川港康复论坛、第十一届京港医学交流会议在我院召开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克戎到会致辞、钟南山院士发来祝贺视频,来自WHO、美国、英国、法国、香港及内地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学术组织及医疗机构领导和专家参会,对我院的大会报告《汶川地震四川伤员康复措施及成效分析》给予高度肯定。2011年10月,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一行访问我院,签署了中法全新膝关节研发协议。

时任医院副院长邓绍平与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移植生物研究中心主任DavidH.sachs教授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这一时期,医院先后派出急救中心医师孙明伟、冯仕彦作为队长,分别于2006-2008年间、2009-2011年间带领四川省援莫桑比克医疗队16队、17队奔赴该国开展中长期医疗援助,工作成绩突出,先后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慰问接见。

自2004年起,护理部承接省卫生厅国际交流中心交办的非洲葡语及法语国家护理技术培训班理论及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受到主办部门及历届学员好评。

应急救援&服务民生

这一时期,医院出色完成了50余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自然灾害紧急救援处置工作。包括: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2005年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汶川特大车祸伤、松潘境内旅游车翻车事故,2006年崇州群体志贺氏细菌性痢疾疫情,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松潘境内旅游车翻车事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婴幼儿中毒筛查救治、“6.5”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2010年洪雅县柳江铁索桥意外垮塌以及汉源泥美乡车祸事故等。

在抗击2003年“非典”疫情战斗中,省医成为四川省和成都市主要应急医院,院本部接诊发热病例9649人次、医科院附院非典留验站收治简阳地区隔离留验人员78人。在省卫生厅领导下,迅速组织专家组撰写四川省非典防治应急预案,派出医疗、护理、管理、设备、基建、安保等全套人马,无偿援助“非典”集中收治医院紧急建设工程和后期维保工作,达5000余个工作日;派出多批医疗专家赶赴全省各地紧急会诊、指导救护工作,为当时四川迅速全面控制“非典”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输入病例出现早、病例多、分布广、疫区大量民工返乡的情况下,没有1例二代病例发生,没有1例病例传出,没有1名医务人员感染),时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来院视察给予高度评价。

面对2008年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全院上下总动员,先后派出7批医疗物资、67名医护人员奔赴北川、青川、绵阳等极重灾区,连续工作53天,救治伤员2618人,实施手术386台次,巡诊6000余人次,向外省转运伤员737人;院内安全撤离住院病人2795人,紧急收治伤员3867人,其中住院2203人、重伤943人、实施手术1653台、治愈好转人数1576人、出院1415人、留院康复治疗130人,伤员死亡率0.56%,彰显了省医人的专业水准和医者大爱。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专家戴尅戎院士来院指导汶川地震危重症伤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脏病学专家王海燕教授来院指导汶川地震危重症伤员

世界华裔骨科学会主席陈启明教授看望地震伤员

2009年冬,医院成功诊断我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第一时间截断了传染途径、阻止了疫情的扩散蔓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院慰问给予高度评价。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我院医疗队紧急奔赴高原,救治地震伤员425人,院内收治87人。

2010年8月,四川省预备役高炮师野战医疗救护分队调整到我院。2010年12月,卫生部启动全国首批11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工作,医院被指定牵头承建西南地区唯一一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这一时期,医院常年组织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麻风病、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包虫病、大骨节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为提高四川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医院还牵头四川省防盲工作,常年派出医护人员参与“光明行”公益救助活动,仅2004年出诊18个边远贫困地区、治疗白内障患者2377人、开展盲人筛查逾8万余人次。

此外,医院多年坚持派出专家参与四川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工作。此外,医院还积极做好通江县、阿坝州、金川县、泸定县和北川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仅2011年向5家医院派出20支医疗队。

这一时期,医院常年派出专家赴基层指导医疗机构业务提升。2009年,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号召,启动医联体建设帮扶工作,创新提出了建立“松散型医疗集团”(与全省各级基层医院合作)和“全域医疗服务体系”(与成都市卫生局和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帮扶模式,由事业发展部牵头医院多部门协作推进,于2010年底完成100家战略集团医院的初步目标。2011年,松散型医疗集团工作进一步深化,启动专业导师制帮扶基层医院,培养医务骨干,受到卫生部、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

荣誉&成就

这一时期,医院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2003年“四川省防治非典先进集体”“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2005及2009年度“全国文明单位”,2005-2007年度“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2008年度“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9年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医疗质量万里行全国先进单位”,2010年“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病历质量评比活动一等奖”(全国部属医院11家、省属医院4家获此殊荣),2010及2011年“全国改革创新医院”,2011年“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等称号。

这期间,四川省急救中心(急诊科)绿色通道荣获2003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4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十年成就奖”(全国卫生系统单位获评医院3家),住院部手术室荣获2004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2005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08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胃肠外科荣获2009-2010年度“全国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院团委荣获2009-2010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号、手”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奖”(四川省卫生系统唯一);健康体检中心获评2008年度“四川省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神经内科获评2009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儿科、门诊部荣获2010年度“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这期间,尚有数十名医疗护理专家、管理者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政府津贴、全国总工会、卫生部、四川省医药卫生主管部门、各学术组织荣誉称号和奖项,在医疗界和省医的平台上,践行他们的专业才干和职业理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002-2011年的省医,跨越了“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规划发展时机,步入了“十二五”开局之年。

截至“十一五”末,医院业务用房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在建川港康复科技综合大楼项目建筑面积8万平米,配备了设施一流的各种先进的数字化诊疗设备;医院编制床位3468张,设置学科76个、病区74个、临床业务科室及研究单元38个、研究机构19个;医院职工总数472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28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10人,卫生厅学术带头人5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2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0人;在国家级学会任职110余人,省级学会任职350余人。

这一时期,省医城东病区完成历史性搬迁,草堂病区业务能力显著提升,皮研所与本部皮肤科整体融合,实现了以院本部为龙头,草堂病区、皮研所、城东病区三甲医院“一证四点”统一管理新布局。

合并后的省医,紧跟时代的步伐,绘就“争创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的新蓝图,奏响“厚德至善求精图强”的新乐章,医教研协同发展,服务百姓健康需求的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合并后的省医,扛起了作为全省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医疗技术指导中心的责任担当,在大灾大难面前,不畏艰险,众志成城,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促进四川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全省龙头医院的贡献!

未完待续......

省医史话往期回顾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一)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二)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三)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四)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五)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六)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七)

特别说明

本专栏图文资料参阅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院志(第一、二卷)》《四川卫生健康70年》《四川卫生志》、省医官方网站及互联网相关资料,求证了部分退休职工及家属,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空跨度较长,各历史阶段图文资料难以概全,加之编辑整理人手及能力有限,缺陷谬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征稿启事

2021年,省医走过了建院八十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进入“十四五”规划的新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探寻以医院的文化基因与发展脉络、落实“十四五”规划中院史馆建设任务,现诚邀原省医院、原省医科院离退休老前辈及家人、当代省医人、熟知我院发展历程的医疗界同行、社会各界人士、患者、进修生、医学生等,为本专栏投稿或提供有关史料、老照片、老物件等,宣传部将收存整理用于院史馆展陈。感谢您的支持!

投稿邮箱:xc1997@126.com

联系电话:028-87393523宣传部

文稿整理丨张蒙郭晋蓉

美术编辑丨康薇静责任编辑丨胡宗彦

四川省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后直接预约挂号

推荐医生
刘刚
刘刚 皮肤病研究所·皮肤外科 主任医师

擅长白癜风、青少年儿童白癜风、各类疑难白癜风等;对损容性皮肤病和血管性皮肤病、静脉曲张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

戴耕武
戴耕武 皮肤病研究所·皮肤外科 副主任医师

皮肤肿瘤、色素痣等各种美容整形手术以及疑难皮肤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

林燕
林燕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脑血管病、癫痫和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治,以及头痛、头晕等症状的治疗。对神经内科急危重症的抢救有丰富经验。

马艳
马艳 儿科 主任医师

诊治儿科神经系统疾病如:儿童抽动症、多动症、头痛、脑发育不良、癫痫、语言发育迟缓等;以及儿童矮小症、性早熟、慢性咳嗽、儿童哮喘、脾胃虚弱等疾病的诊治。

成都重要疾病医院推荐
成都重要科室医院推荐
相关药品 更多»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 Egis Pharmaceuticals PLC

功效主治:作为高血压治疗的替代疗法,用于目前同时服用与复方制剂剂量相同的单...

利伐沙班片
利伐沙班片

功效主治:1.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利伐沙班片
利伐沙班片

功效主治:1.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甲磺酸溴隐亭片
甲磺酸溴隐亭片

功效主治:内分泌系统疾病:泌乳素依赖性月经周期紊乱和不育症(伴随高或正常泌...

厄贝沙坦片
厄贝沙坦片

功效主治: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相关检查 更多»
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有直接检眼镜、双目间接检眼镜、眼底彩照、眼底自发荧光、眼底血管造...

眼科常规
眼科常规

眼科常规检查既包括健康人的眼科筛查,如升学、就业、入伍前的体检,也包括患...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术,可显示动、静脉血管的具体解剖结构及管...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项目繁多大致分为五类,耳的一般检查、咽鼓管功能检查、听功能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的每一个心动周期内心脏电活动变化的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有前庭眼动反射弧的眼震检查、前庭脊髓反射系统的平衡功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