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党史】党史日志⑦4月15日
1937年4月15日
中共中央发出《告全党同志书》,号召全党“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而斗争”,指出“在目前新阶段内,我党工作中心的一环,应该是抗日的民主运动的发展”。
1944年4月15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国共关系和林伯渠去重庆谈判问题。周恩来发言指出:国民党现在对我们主要采取政治斗争,我们的方针,照毛主席估计的,目前还是求和缓。毛泽东指出:这次总的态度是不卑不亢,表示我们想要求和缓,要求抗战到底,团结到底,不表示盛气凌人的态度。我们要求与他们一同抗日,使他们不感觉我们威胁他们。对中间派主要是宣传民主,争取他们的同盟。对英、美主要是宣传抗战,要求英、美派人常驻陕甘宁边区。
1949年4月15日
经半个月的国共谈判和分别交换意见及与各方磋商,中共代表团提出八条二十四款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表示可以接受。中共代表团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在20日以前答复。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除了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外,还要求先达成临时停战协定,就地停战。至此,它自己揭穿了“呼吁和平”的假面具。
1954年4月15日
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毛泽东审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将第四条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战斗力量的保证”一句改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1985年4月15日
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姆维尼时,谈到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这篇谈话的主要部分以《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987年4月15日
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前总统、南方委员会主席尼雷尔时,谈到南北关系问题说:目前世界上带全局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战争与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人类要发展,不解决南北问题不行。现在的趋势是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发展中国家不摆脱贫困,发达国家要发展也会遇到障碍。解决的办法是南南之间发展合作,加强南北对话。只有在南方国家自己发展的基础上,这种对话才比较容易。
1997年4月1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正式确立土地用途管理制度。2006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
2006年4月1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1年4月15日
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二〇一一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阐述了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开放包容的学习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亚洲精神。
2014年4月15日
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全文转载自"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