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速速躲开这些雷区!
癌症,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人数位居全球第一,约457万人,死亡人数超过300万!这意味着每1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其发病率、致死率如此之高,令无数人“谈癌色变”,纷纷加入到“防癌大军”中。但你知道吗?致癌物可能无处不在,很多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就可能藏着它们的身影,让你防不胜防!
今天,为大家列出了身边常见的1类致癌物清单,看完了赶紧对家里进行“大扫除”,揪出这些可恶的“致癌凶手”~
5类致癌物中,
这一类危险性最大
严格来说,致癌物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按照对人的致癌危险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已进行致癌研究的化学物分为5类:
·1类致癌物:对人类具有明确的致癌性,同时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足够的致癌性证据。
·2A类致癌物:对人类很可能致癌,但证据有限,对动物则为确定致癌物。
·2B类致癌物:可能致癌,即对人类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都不充分。
·3类致癌物:可疑致癌,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
·4类致癌物:对人体可能不致癌。
其中,明确致癌的1类致癌物对人类的危害性最大,包括砒霜、槟榔、酒精、尼古丁、苯并芘、黄曲霉素、甲醛、亚硝胺等共计120名“成员”。它们当中有的很好辨别,但有的却藏得很深,会让你不知不觉地落入致命“圈套”!
一、黄曲霉素
多藏在霉变食物中
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其毒性相当于砒霜的68倍。如果长期食用被它污染的食物,就容易导致DNA改变,诱发肝癌。即便1mg黄曲霉素,也能致癌;如果一次性摄入20mg,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成年人死亡!
更关键的是,28-38℃的潮湿环境中,很容易滋生黄曲霉素,但要280℃以上的高温才能杀灭,普通的煮沸消毒法对它几乎不起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要注意以下3个“陷阱”:
1
霉变食物
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米饭、馒头等主食,花生、黄豆等豆类,以及瓜子、腰果等坚果,若储存不当或者囤积太久,很容易发霉、变苦,出现黄曲霉素。
【建议】:
尽量不要大量地囤积食物;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应干燥密封储存,可用花椒+干海带制成除湿包,帮助防蛀防霉;一旦食物发生霉变,最好整包丢弃。
2
土榨油
不少人喜欢到小作坊购买现榨现卖的花生油、菜籽油等,认为更加天然健康,其实未必。
一方面,有些“土榨油”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且易氧化变质;另一方面,有些小作坊内的榨油设备没有彻底清洗干净,残留的油渍及谷物残渣在氧化后可能会霉变,产生黄曲霉素。
【建议】:
到正规市场购买食用油;开封后尽量在3个月内吃完,且放在阴凉避光处,尤其要与灶台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温度过高加速氧化。
3
砧板、竹木筷
砧板用久了,往往有较多的刀痕,竹木筷用久后也会出现开裂的情况,容易隐藏食物残渣并导致发霉,甚至滋生黄曲霉毒素,随着进食摄入。而且厨房比较潮湿,木质的砧板和筷子就更容易滋生霉菌,因此及时换新很重要。
【建议】:
砧板、筷子平时一定要清洗干净,避免食物残余;一般使用半年后就要进行更换;如果已经出现发霉的情况,一定要扔掉,不要再继续使用了
砧板清洗小妙招
1、先用洗洁精清洗砧板,注意一定要正面、四周和背面都清洗。
2、然后撒上一勺盐,用洗碗海绵蘸一点水后反复擦拭30秒,用冷水冲洗干净。
3、将白醋和水以1:2的比例调配好装入喷壶中,喷在砧板表面,直接放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自然风干。
二、苯并芘:
多来源于高温烹饪
苯并芘是多环芳烃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强烈致癌物,它可以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的方法进入机体,并经肝、肺细胞的氧化酶激活反应转化为数十种代谢产物,继而可对基因造成损伤,增加细胞癌变的可能。
动物研究表明,长期吸入或吃进苯并芘,可诱发肺癌、肝癌、乳腺癌、膀胱癌、喉癌、消化道癌等多种癌症。我们平时要警惕苯并芘的3个“藏身之处”:
1
厨房油烟
食用油在高温下性质会发生改变,比如采用油炸、煎烤等高温烹饪方式时,若是油温超过270℃,就会产生大量的苯并芘。长期吸入这些含有苯并芘的油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建议】:
①坚持“热锅冷油”的原则,减少油烟的产生;油炸和爆炒时,可以选择猪油、花生油等烟点相对较高的食用油。
②开火前就要打开油烟机,做饭结束后等上几分钟再关;而油烟机更推荐下吸式、吸力强的,更能吸走油烟,降低危害。
2
烧烤类食物
烧烤也能产生苯并芘。一方面,烧烤所用的燃料木炭,在高温下会产生苯并芘,有可能伴随着烟雾侵入食物中;另一方面,食物焦糊的部分往往是苯并芘的聚集地,尤其是烤肥肉、鸡皮、羊排等油脂较高的食物,其含量可高达普通食物的10~20倍。
【建议】:
尽可能多地选择蒸煮的烹饪方式,减少烧烤、油炸等烹饪方式;食物烧焦的部分就不要再吃了。
3
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中也会存在苯并芘,但80%以上都集中在PM2.5颗粒上,它可以随颗粒一起进入人体,在心肺系统扰乱人体的DNA正常功能。
【建议】:
早晚高峰出门时尽量戴口罩,减少吸入有害物质。
三、亚硝胺:
四大食品污染物之一
对于亚硝胺,大家可能了解不多,但一定知道其前体物质——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食物中,其本身并不致癌。
但如果长期大量摄入亚硝酸盐高的食物,就会和胃部内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亚硝胺,可诱发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因此,我们要小心以下2类富含亚硝酸盐的食物:
1
隔夜菜
一些人为了节省食物,都有吃隔夜菜的习惯。但这种行为其实不利于身体健康:
一方面,隔夜菜不仅会流失大量营养,还容易滋生细菌,对于胃肠功能本来就弱的人,吃后易腹泻;另一方面,隔夜菜放置过久,会产生亚硝酸盐,尤其绿叶蔬菜更容易产生亚硝酸盐。
【建议】:
蔬菜建议现做现吃,吃不完的肉菜应该及时密封冷藏,并在24小时内食用,而且吃之前一定要高温加热。
2
腌制食品
咸菜、咸鱼等腌制食品,烹饪简单又下饭,因此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但要注意的是,腌制食品中往往存在大量的亚硝酸盐,尤其是肉类腌制品中还可能直接产生亚硝胺,长期食用会增加致癌风险。早在2017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便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建议】:
少吃腌制食品,多吃新鲜食物;吃自家做的咸菜时,一定要避开亚硝酸盐的高峰时期(第3~8天),19天后较为安全。
四、其他常见一类致癌物
1
烟草
●吸烟是肺癌的元凶,烟草烟雾中已被证实的可致癌物有69种。
2
酒精
●面对浓厚的“不醉不归”餐桌文化,不得不指出酒精可是1类致癌物,与肝癌、口腔癌、食管癌、喉癌等多种肿瘤有关。为了健康,少贪杯。
3
槟榔
●据研究,占一定比例的口腔癌患者和吃槟榔有关。
4
加工肉
●经亚硝酸盐处理的食品,如香肠、火腿、培根的加工肉制品也含有亚硝胺类致癌物质,不能经常食用。
5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
●肝癌患者中有90%以上感染过肝炎病毒,可见得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仍是肝癌的头号杀手。抑制病毒复制,定期癌检,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