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受+难过+难看,脸登登不是小问题!
50多岁的王阿姨
春节前发现脸登登里面长了个包
她并没有太在意
过完年,感觉包越来越大还有点痛
来到德阳市医院就诊
通过咨询导诊
挂了一个王阿姨之前
完全不知道的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通过系列检查,
王阿姨这个包确诊为腮腺肿瘤
颌面外科专家
为王阿姨成功实施了手术
王阿姨对治疗效果很满意
其实,也不怪王阿姨
与胃部肿瘤、肺部肿瘤相比
大家对口腔系统的肿瘤知之甚少
尤其是腮腺问题相对陌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腮腺是人体最大的唾液腺
位于面部耳前及耳垂下方
左右各一,其功能为分泌唾液
由于病毒的入侵、不良生活方式影响等
会引起腮腺疾病的发生
比如王阿姨患的腮腺肿瘤
比如我们常见的流行性腮腺炎
……
所以,今天德医君就请
口腔颌(he)面外科的医生摆一哈
腮腺的那些事!
什么是腮腺肿瘤?
首先,什么是腮腺?腮腺是人体最大的唾液腺,位于面部耳前及耳垂下方,左右各一,其功能为分泌唾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腮腺肿瘤为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性疾病,有良、恶性之分,其中良性肿瘤占到80%以上,恶性肿瘤在20%以下。
腮腺良性肿瘤以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恶性多形性腺瘤多见。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腮腺肿瘤的日常(临床)表现?
(这个要仔细认真看啦!)
腮腺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缓慢无痛生长,活动度较好,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病期不定,长者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生长一定的时期后或经过不恰当的治疗,突然生长加快或出现疼痛,应考虑恶变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腮腺恶性肿瘤则生长较快,可伴有局部疼痛、瘙痒或虫爬感等不适,肿块活动性可能较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侵犯神经可能引起口角歪斜或眼睛不能完全闭合等面神经麻痹症状。
如何诊断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的诊断除重视病史和体征外,影像学检查应首选B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除精确显示肿块大小、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外,还能根据肿块影像学特点大致鉴别其良恶性、判断肿瘤侵及的范围和有无颈部淋巴转移。
如何治疗腮腺肿瘤呢?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良性腮腺肿瘤手术彻底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恶性腮腺肿瘤除了手术摘除后,还需要一些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以及长期随访。
看了之后
是否对腮腺及腮腺肿瘤有所了解了呢?
腮腺问题错综复杂
你听过“猪头病”吗?
进入五月
你会看到周围有些人
腮帮子会肿成“猪头”的样子
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猪头病”
从医学名称来说,就是流行性腮腺炎
五月
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
除了腮帮子肿胀最明显之外
还伴随发热、畏寒、头痛等症状
还会可侵犯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
可引起脑膜炎、脑炎、睾丸炎等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到底怎么回事?
get以下预防与治疗方法
远离流腮困扰!
流行性腮腺炎是怎么回事?
可能小的时候很多人都得过腮腺炎,那么这种腮腺炎我们平常就把它叫做“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由病毒引起,大部分人得了流行性腮腺炎痊愈后会形成终身免疫。
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症状?
农村里也叫“夹耳寒”,以腮帮子肿胀最明显,其他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加重,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流行性腮腺炎也可侵犯颌下腺、舌下腺、睾丸、卵巢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易并发出现生殖器官炎症、脑膜炎、心肌炎、肾炎、胰腺炎等。
得了流行性腮腺炎怎么办?
出现腮腺炎症状后,患者要尽快隔离,直到腮腺消肿,以免传染给他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多喝开水,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要吃流质和软食等易消化的营养物质,不要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
经过对症处理后,大部分患者7-10天就可以恢复健康。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
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出去时,最好戴口罩。
7
在流行季节前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症状。
8
各学校和幼托机构要加强晨检,并做好晨检记录及因病缺课记录,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发病动态。一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措施。当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时,可应急接种疫苗,能有效终止流行性腮腺炎的继续传播,对处于潜伏期的被感染对象,也能减轻病情。
科普医生
-End-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
上一篇:如何少生病,这个办法经济实惠
下一篇:颈椎病最爱的姿势,你在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