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帕金森病的神奇“武器”--脑起搏器,让你不再怕“帕”
目前帕金森病已成为
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
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在我国每年新增病例10万人
现约有300万患者
然而仍有很多人不了解帕金森病
很多患者尚未得到有效治疗
也不知道还可用外科手术医治
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确切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有关。典型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脑深部电刺激术是
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治疗
帕金森病早期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效果很好,但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病情进展加重,出现药效降低、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符合条件的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运动症状的目的。
脑起搏器是如何发挥
治疗作用的呢?
通过在大脑特定区域植入一块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调控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神经电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减轻因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DBS治疗的效果
DBS对帕金森病主要症状的改善可维持5年以上。起搏器使用可充电电池,将维持时间延长至10年以上。我院神经外一科副主任医师梁明礼介绍,手术后将明显改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减轻起步、转身、翻身困难;减少患者每日用药剂量,从而减轻药物副作用;改善言语及书写障碍等。
术前✦
术后✦
手术机器人“神助攻”
让脑起搏器手术更精准
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已在粤东地区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下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帕金森,取得良好效果。
我院神经外一科副主任医师刘文浩介绍,手术机器人精准定位,将脑起搏器电极准确置入到计划靶点,术中电刺激后,肢体震颤等症状即得到缓解。
手术机器人导航定位精度在0.5mm以内,这些精准、高效优势来源于手术机器人“脑”“眼”“手”的完美配合。
“脑”—计算机系统是它的“脑”,可以更精细地帮助医生制定手术计划。
“眼”—光学跟踪定位仪是它的“眼”,可以精准定位脑里边的任意部位的精细结构。
“手”—机械臂是它的“手”,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各种复杂的手术操作。
术后可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让您不再害“帕”!
为了能早期识别帕金森病患者,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诊疗,梅州市人民医院设立了帕金森专病门诊,方便患者就诊和定期随访观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诊疗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End
1
挂号指引
关注梅州市人民医院公众号--医疗服务--预约挂号--院总部--特色专病学科--帕金森专病门诊
扫码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