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立夏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田间蛙鸣声声,野菜遍野,立夏也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根据运气学说,立夏属乾卦,阳气逐渐充盛,并继续呈现出向外、向上发展的趋势。
《历书》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养生要点
起居养生
夜卧早起,午间小憩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加明显,此时人体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相对地“晚睡早起”,但“夜卧”的时间不应该超过晚上11点,以顺应自然界阴气的不足;在保障睡眠时间的前提下,适当地“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
由于白昼变长,夜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加之立夏后白天气温较高,人体汗出增多,“汗为心之液”,心阴消耗,午后往往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因此建议人们在进入立夏之后,午间适当休息,有助于体力的恢复,养护心阴。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以内的小憩为宜。同时,睡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导致疾病发生。不能午休人群,最好以听音乐或闭目养神的方式代替午休。
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人体为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容易出现口疮、痤疮、心烦等症状,适当进食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苣等能清热泻火,缓解上述症状。
另一方面,民谚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心火旺盛易使肺气受到抑制,适当进食生姜、紫苏、香菜、洋葱等辛味的食物,有助于宣发肺气,同时也能温脾胃、散寒湿,预防夏季常见的寒湿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的观点。由于南方多雨潮湿,可以选用薏苡仁、绿豆、赤小豆等食物清热祛湿。
立夏食谱
【鱼腥草拌莴笋】
食材:鱼腥草50克,莴笋250克,大蒜、葱各10克,姜、食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鱼腥草洗净切段,用沸水焯后捞出,加食盐搅拌腌渍;莴笋削皮去叶,冲洗干净,切成1寸长粗丝,用盐腌沥水。将莴笋丝、鱼腥草放在盘内,加入酱油、味精、醋、葱花、姜末、蒜米搅拌均匀,淋上香油即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痰之功效。
【荷豆陈皮麻鸭汤】
食材:鲜荷叶5g,白扁豆5g,陈皮5g,净麻鸭100g,净鲜藕30g,净金华火腿20g。
做法:麻鸭切块后用开水烫煮后捞起备用。鲜藕去外皮,切成滚刀块。火腿焯水备用。鲜荷叶洗净,切成方形,用开水烫过后迅速入冰水浸泡。白扁豆用开水浸泡至软。陈皮浸软切丝。在砂锅内加清水烧开,加入鸭块、藕、火腿、荷叶、白扁豆、陈皮、姜片等食材,烧开后加入酱油、白胡椒粉、盐等调料,小火炖1小时至鸭肉脱骨后出锅。功效:清热消暑,生津止渴,健脾利湿,行气和胃。
适宜人群:湿热交蒸、脾胃虚弱者。
运动养生
立夏时节,要顺应阳气向上、向外的运动趋势,增加户外运动,有利于培补、调动体内的阳气运行。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不可过度汗出,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经络养生
心与夏气相通应,夏季时心阳最旺,立夏节气应重点养护心脏。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经常按摩内关穴,可保护心脏,缓解胸痛、心悸、胸闷等症状。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掌心向上握拳,手腕上抬,手臂上可见两条突起的筋,内关穴在两筋之间,腕横纹上2寸的位置。按摩时,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对侧手臂的内关穴上,稍微向下点压用力后,保持压力不变,旋转揉动,点揉1分钟以后再换对侧。按摩时以产生酸、麻、胀感为最佳。
情志养生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也就是说,夏季要重视“静养”,切忌大喜大悲,以免伤心、伤身、伤神。需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参考文献:
[1]王志华,李彦知,杨建宇.杨建宇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赏析(九)——立夏养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09):108-109.
[2]成杰辉,郝艺照.初夏话养生,护阳莫贪食[J].中医健康养生,2020,6(05):28-30.
[3]夏季养生保健篇(一)——立夏养生及小满养生[J].中华养生保健,2004(09):44-46.
[4]养生药膳伴您安然度夏(二)[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05):81.
作者:黄子娟
黄
子娟
校对:何文娟
何文娟
何文娟
何文娟
何文娟
何文娟
何文娟
何
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