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故事 | 我院经食道超声技术成功护航“扩心病”患者手术开展
近日
我院麻醉科采用经食道超声技术
与肝胆外科
心内科紧密协作
成功为一名全心衰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III级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护航
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开展
病例介绍
患者52岁,因“反复剑突下疼痛5天”入院,经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NYHAⅢ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ICD术后、痛风。
上腹部疼痛及全身多处痛风结石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之扩张性心肌病导致的心衰,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严重限制。针对患者的外科疾病,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MDT团队治疗
术前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该患者左心室明显增大达83mm,二尖瓣大量反流,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心包积液,左室EF值(射血分数)仅有21%,FS(缩短分数)值仅10%。对于如此重症的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其外科手术的麻醉风险极高。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本病的特征为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围术期随时存在死亡的可能。
如果不进行手术,患者今后将再次面临外科疾病发作的可能,而且随着心脏疾病的进展,可能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将严重下降。
医务科得知患者情况后,及时组织肝胆外科、麻醉科、心内科、ICU、风湿免疫科组成MDT团队并进行多学科讨论,制定了最佳的治疗方案。手术的顺利开展,麻醉工作需要肩负第一重任,把好“麻醉”第一关。
术前麻醉准备
麻醉科团队经过多次术前讨论,为该患者制定了详细的麻醉计划。从麻醉前评估、设备及药物的准备、用药方案、手术操作相关注意事项、应急处理预案、术后疼痛管理、人员分工等各环节做了精心安排。
病人入室后给予保温毯保温、常规监测及麻醉深度监测,在少量镇静、镇痛的基础上,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测压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利用经胸超声技术(TTE)再次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测定左室大小,评估二、三尖瓣反流程度及心肌收缩力,测得左室EF值22%。前期准备完成后开始麻醉诱导,采用TCI静脉给药,适量补液,持续泵注血管活性药物,可视下顺利进行插管操作,整个过程中血压、心率平稳。
(麻醉前经胸超声检查(TTE))
术中麻醉监测
嘱咐巡回护士将二氧化碳气腹压力降至10mmHg,手术开始,术中在麻醉深度监测下采用瑞芬太尼、小剂量依托咪酯持续泵注,低浓度七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达到对循环、生理干扰的最小影响。麻醉医生利用经食道超声技术(TEE)对患者进行了动态监测,评估患者容量及心功能,有效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精心的麻醉管理,调控患者生命体征,调节内环境。
(术中经食道超声检查(TEE)
(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
手术顺利完成
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肝胆外科团队、心内科团队的密切合作下,手术顺利完成,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10分钟拔出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进入复苏观察,无切口疼痛及不适,术前因痛风结石造成的下肢疼痛也明显好转。患者术后3天便出院。
患者及家属对于此次手术非常满意,出院后为我院治疗团队送来了3面锦旗。
麻醉科介绍
我院麻醉科主任王茜带领的团队对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水平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利用麻醉新技术及精细化的麻醉管理为很多高危病人实施了麻醉,如心肺功能极差的骨科高龄患者、极度困难气道患者、近期心肌梗塞患者、各种复杂心脏病患者等。
与此同时我院麻醉科大力发展疼痛、无痛门诊、镇静门诊等麻醉亚专业技术,为门诊患者提供舒适化医疗服务,为手术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广元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0839-3234911
来源:广元市中心医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