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三级甲等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电话:028-85420305(咨询电话),028-85420120,85420110(急诊电话)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医院 >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医院动态

重磅!四川省癌防中心首次发布十大常见肿瘤及筛查建议!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建议(2022年版)》

癌症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癌症防治刻不容缓,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筛查,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为了提升大众抗击癌症的能力,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选择正确的筛查方式,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组织了癌症预防和诊治权威专家,根据国际和国内最新的癌症预防和筛查指南,编写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建议(2022年版)》,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发布。

本建议是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统计,选择了我国最常见的十大癌症,包含了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淋巴瘤;针对每个癌症的流行趋势、高危因素、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等方面编写。

“癌症防治,早、早、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

(一)肺癌

概况

肺癌是全球“头号癌症杀手”,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我国是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高危人群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括曾经吸烟包年数≥30,但戒烟不足15年。(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的年数)

(2)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镉、镍、硅、铍、铬、煤烟和煤烟尘)至少1年;

(5)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一级亲属包含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

筛查建议

(1)肺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筛查,推荐筛查周期为每年1次,采用低剂量薄层螺旋CT(LDCT)作为筛查手段。

(2)若LDCT检出肺内结节,建议前往专科医院或找专科医生咨询,根据结节不同类型(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非实性结节或多发结节)及大小情况进行复查随访或进一步检查。

(3)肿瘤标记物(如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等)有参考价值,但阴性不能排除肺癌。

(4)胸部X线检查及PET-CT不推荐作为肺癌筛查的常规方法。

预防建议

(1)戒烟,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

(2)合理的体育锻炼,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3)有职业暴露危险者做好防护措施;

(4)制造良好的居家环境,如避免明火燃煤取暖、加强厨房油烟的排出等;

(5)雾霾天气外出时做好防护;

(6)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及早规范化治疗。

(二)乳腺癌

概况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中,乳腺癌首次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乳腺癌的发病率在30岁后迅速增高,在70岁达到发病高峰,之后逐渐降低。

高危人群

(1)亲属中有乳腺癌/卵巢癌患者;

(2)亲属携带已知的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3)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4)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5)月经来潮早、绝经晚、初产晚、哺乳短、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疗法,以及多次乳腺活检等。

筛查建议

(1)高危风险人群:

1)推荐起始年龄更早(<40岁)接受乳腺筛查;

2)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3)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

4)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

5)建议联合每年一次乳腺增强MRI检查;

6)咨询专科医生,评估进行预防性切除卵巢和输卵管以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

(2)一般风险人群:

1)20-39岁

不推荐对该年龄段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2)40岁-70岁

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对于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3)70岁以上

每1-2年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预防建议

1)长期坚持母乳喂养;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3)控制体重;

4)避免有害使用酒精;

5)避免暴露于烟草烟雾之下;

6)避免长期使用激素;

7)避免暴露于过量辐射之下。

(三)结直肠癌

概况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较为明显的恶性肿瘤。

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45岁的所有无症状人群;

(2)年龄大于40岁,且有持续2周以上的结直肠相关症状的人群(包括:大便规律改变,如少于1次/3天或多于3次/天;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稀溏、便血、大便带血或黑便等;大便形状改变,如软便上可见明显沟槽、大便明显变细等);

(3)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的人群;

(4)长期服用含蒽醌类导泻剂(如大黄、芦荟及番泻叶等)的人群;

(5)结直肠癌术后的人群;

(6)结直肠腺瘤或多发息肉内镜切除术后的人群;

(7)直系亲属中患有结直肠癌的人群;

(8)直系亲属诊断为“遗传性结直肠癌”且年龄大于20岁的人群。

筛查建议

(1)符合“高危人群”条件(1)-(4):从45岁起,每年完成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年完成1次电子结肠镜检查,直至75岁;76岁以上且体健者,维持筛查;年龄大于86岁者,不推荐筛查;

(2)符合“高危人群”条件(5):术后2年内,每半年完成1次FOBT检测,每年完成1次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第3至第5年,每年完成1次FOBT检测,每2-3年完成1次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第6年起,恢复常规筛查频率;

(3)符合“高危人群”条件(6):术后半年至1年内,完成1次电子结肠镜检查,同时处理残留或新发结直肠息肉,重复该频率检查直至切除所有结直肠息肉;之后恢复常规筛查频率。

(4)符合“高危人群”条件(7):有1位一级亲属患者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或2位及以上1级亲属患有高级别腺瘤或

癌(任意年龄发病)者,40岁开始(或比亲属中最小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每年完成1次FOBT检测,每5年完成1次电子结肠镜检查;而当仅有1位一级亲属患有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大于60岁)时,从40岁开始常规筛查;

(5)符合“高危人群”条件(8):结直肠外科或遗传病专科进行遗传专科咨询;完成规范的风险评估,必要时进行针对性基因检测;同时符合高危人群条件(3)的人群从20岁(或比直系亲属中最小患病年龄小10岁)开始,每1至2年进行1次电子结肠镜检查。

预防建议

(1)适量运动,坚持锻炼,控制体脂率,避免肥胖;

(2)合理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果蔬等摄入,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加工肉类摄入;

(3)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能对结直肠癌具有预防作用,但存在胃肠道反应及消化道出血风险,具体用法及剂量需咨询专科医师;

(4)戒烟、限酒,避免致癌物对结直肠粘膜的慢性毒性及炎性刺激。

(四)胃癌

概况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风险比女性高6-8倍。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其中早期胃癌占比较低,不足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胃癌。

高危人群

胃癌高风险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以上且符合下列任1条件: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期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患者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5%-10%的胃癌患者存在家族性聚集现象,对于有遗传性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尽早接受筛查和胃癌遗传风险评估,不受年龄限制;

(5)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有必要进行内镜筛查,根据胃镜表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决定后续复查频率,如未见异常改变,可每2-3年复查1次胃镜;如发现异常,应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预防建议

(1)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及结构,少吃粗糙及腌制食物,忌暴饮暴食和辛辣食物,尤其是避免腌渍食物和霉变食物摄入,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

(2)HP感染者行根除治疗;

(3)定期完善胃镜筛查以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处理;

(4)戒烟戒酒,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5)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减压;

(6)遗传性胃癌高风险人群须定期行胃镜或染色胃镜检测及随机活组织检查,并尽早治疗。

(五)原发性肝癌

概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差,患者五年总生存率不足15%,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

高危人群

(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2)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者;

(3)有肝癌家族史者,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

筛查建议

(1)对于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

(2)借助于肝脏超声显像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当超声检查发现异常或者血清AFP阳性的患者,推荐行腹部动态增强多期CT和/或MRI扫描。

预防建议

肝癌的预防主要从两个层面,一是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一级预防措施,二是通过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即二级预防。

(1)一级预防措施:

1)接种乙肝疫苗;

2)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该尽早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3)戒酒或减少饮酒;

4)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5)避免摄入发霉食物。

(2)二级预防措施:

对肝癌高危人群,通过肝脏超声显像和血清甲胎蛋白进行定期筛查。

(六)食管癌

概况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食管癌的发病出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欧美较少,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的食管癌病例,约一半都集中在中国,且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高危人群

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一危险因素者:

(1)出生或长期居住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我国食管癌发病最密集的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以磁县为著,在秦岭、大别山、川北、闵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

(2)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食管癌病史;

(3)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食管上皮增生、食管息肉、食管溃疡、食管白斑等;

(4)有头颈部肿瘤病史:如下咽癌、喉癌、口腔癌等;

(5)具有食管癌其他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超重、喜食烫食、牙齿缺失等。

筛查建议

(1)在食管癌极高发地区,推荐对筛查目标人群开展5年一次的内镜普查;而在其他地区,则推荐对高危个体每5年进行一次内镜筛查;

(2)对内镜筛查发现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病变直径大于1cm或合并多重食管癌危险因素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内镜随访,其余患者可2-3年进行一次内镜随访;

(3)对内镜筛查发现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度以上异型增生)、早期食管癌及进展期食管癌,应依据相应指南给予标准治疗。

预防建议

(1)不吸烟或戒烟,少量饮酒或不饮酒;

(2)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3)不食用烫食,不饮用烫水;

(4)尽早治疗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七)甲状腺癌

概况

全球癌症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以女性居多,是我国女性新发癌症的第3位,女性患者数是男性的3.8倍,以中青年女性多见,30-64岁为甲状腺癌高发年龄段。

我国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颁布的数据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14.65/10万,2016年我国新发甲状腺癌20.3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84.3%。

高危人群

(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性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2)由于其他疾病,颈部接受过放疗的患者;

(3)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征、Carney综合征、Werner综合征或Gardner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者;

(4)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者;

(5)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6)甲状腺结节>1cm,同时颈部淋巴结肿大;

(7)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

(8)RET基因突变者。

筛查建议

(1)甲状腺癌筛查需要同时进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形态检查(即彩超),以及血液实验室检查(即甲状腺功能全套);

(2)一般无症状人群不推荐进行甲状腺癌的筛查;

(3)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检查(包括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每年1-2次;

(4)有甲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体检甲状腺,每年一次颈部彩超;

(5)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1次颈部超声检查;

(6)对于多数甲状腺良性结节,可每6-12个月行颈部超声检查1次,对暂未治疗的可疑恶性结节,可缩短颈部超声检查的间隔;必要时考虑行超声引导下穿刺。

预防建议

(1)避免颈部放射性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2)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

(3)保持心情愉快,合理疏导不良情绪。

(八)前列腺癌

概况

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发病率虽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显著增长趋势,目前已取代膀胱癌成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与城市化程度正相关,中国的前列腺癌患者68%为晚期,晚期转移病例5年生存率低于30%,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前列腺癌生存率至关重要。

高危人群

(1)50岁以上的男性:50岁以下男性很少见,但是大于50岁,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呈指数增长。

(2)年龄>45岁,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前列腺癌家族史大大增加了年轻男性患者前列腺癌的风险,特别是小于50岁的男性,有一级或二级亲属的前列腺癌家族史,他们被诊断为前列腺癌的风险分别增加了5倍和2倍。

筛查建议

(1)筛查的最佳方法: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指检(DRE)和彩超。

(2)PSA检测是首选的筛查方法,PSA>4ng/ml为异常,PSA处于4-10ng/ml之间时需要结合直肠指检、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fPSA/tPSA),或盆腔增强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PSA>10ng/ml、直肠指检触及前列腺结节或彩超发现前列腺异常回声病灶都需要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

预防建议

(1)高危人群每年定期筛查,尤其是老年男性以及有前列腺癌阳性家族史的患者;

(2)避免一些外源性因素的影响:如降低动物脂肪摄入、增加水果、谷类、蔬菜、绿茶的饮用量、阳光的暴露等。

(九)子宫颈癌

概况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据2020年WHO发布的全世界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子宫颈癌是23个国家的女性首位发病肿瘤,以及36个国家的女性首位肿瘤死亡原因;无论发病数还是死亡率,均为全球第四大女性肿瘤。

在中国,子宫颈癌也是发病率第一的妇科恶性生殖系统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近年来,中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上升。

高危人群

容易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的人群就称之为高危人群。

(1)HPV传播的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性生活过早、越频繁,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越高;

(2)性伴侣过多,受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危险性就越大,子宫颈癌的发生率也越高;

(3)多孕或多产都会加大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4)吸烟、吸毒;

(5)免疫力低下:HIV病毒感染、先天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熬夜、肥胖、有宫颈病变病史或癌症家族史也会导致子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增加;

(6)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者其性伴侣曾患子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的妇女;

(7)曾患有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或其他性病的女性。

筛查建议

对一般女性的具体筛查建议:

(1)推荐筛查起始年龄为25-29岁;

(2)<25岁,不筛查;25-29岁,子宫颈细胞学筛查阴性,每3年1次;

(3)30-64岁,每5年高危型HPV和子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首选);每3年单独子宫颈细胞学筛查(可选择);每3-5年高危型HPV单独筛查(可选择);

(4)65岁及以上女性若既往10年内每3年1次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或每5年1次连续2次HPV检测阴性,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史,则不需要继续筛查。有≥CIN2或子宫颈癌治疗史的女性应该继续常规筛查至少20年;

(5)接受过子宫全切除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没有≥CIN2或子宫颈癌治疗史的女性,不需要筛查。

特殊人群筛查建议:

(1)对HPV疫苗接种者,应该同非接种者一样,定期接受子宫颈癌筛查;

(2)对有妊娠意愿的女性应在孕前检查时,询问近1年内是否进行过子宫颈癌筛查,如没有,应建议进行子宫颈癌筛查,或在第一次产检时进行;

(3)对存在高危险因素的妇女,如HIV感染妇女、免疫抑制妇女、宫内己烯雌酚暴露妇女,既往因CIN2、CIN3、AIS(子宫颈原位腺

癌)、子宫颈浸润癌接受过治疗的妇女应缩短子宫颈癌筛查间隔。

预防建议

(1)接种HPV疫苗;

(2)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

(3)避免过早的性生活;

(4)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5)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或性传播疾病;

(6)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7)避免吸烟、喝酒、经常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十)淋巴瘤

概况

淋巴瘤,又称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高危人群

(1)有感染及慢性炎症者:如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EB病毒感染对机体持续的免疫刺激。

(2)有免疫功能低下、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如HIV感染、桥本氏甲状腺炎、类风湿关节炎、器官移植等。

(3)有化学药物接触史和放射线照射史者。

筛查建议

(1)一般人群每2-3年体检1次;

(2)高危人群每年体检1次;

(3)临床检查包括以下项目:

1)症状:发热、出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

2)体格检查:淋巴结、肝脏和脾脏肿大;

3)影像学检查:B超、CT、MRI、消化道内镜、PET-CT检查;

4)实验室检查:骨髓检查或流式细胞学检查;

5)病理检查:淋巴结活检行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预防建议

(1)健康生活,保持乐观心态;

(2)加强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3)积极预防感染,控制慢性炎症;

(4)远离化学致癌物,减少放射性辐射;

(5)合理饮食,注意食物多样化。

想要了解更多

点击下方查看大图

获取发布渠道

END

责任编辑:李岳冰

四川省科普基地

四川省科普培训项目

四川省级科普基地能力提升项目

猜你还想看

【川肿科普】肿瘤复发转移有迹可循?看看这些症状你“中招”了没!

那些体检报告里的“肿瘤标志物”异常,你读懂了吗?这里为你支招!

【川肿科普】专家:得了这种病,你只有一次最佳治疗机会

赞一下你最美!

推荐医生
丁福全
丁福全 重症监护室(ICU) 副主任医师

陈懿
陈懿 骨科 副主任医师

陈一丁
陈一丁 麻醉科 副主任医师

谭波
谭波 超声科 副主任医师

成都重要疾病医院推荐
成都重要科室医院推荐
相关药品 更多»
治伤风颗粒
治伤风颗粒

功效主治: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鼻水、打喷嚏、咳嗽、咽喉痛、发烧、头痛、关...

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
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

功效主治: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鼻塞、打喷嚏、流鼻涕、肢体酸痛等。对其...

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
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 河北东风药业有限公司

功效主治: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鼻塞、打喷嚏、流鼻涕、肢体酸痛等。对其...

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
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 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

功效主治: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鼻塞、打喷嚏、流鼻涕、肢体酸痛等。对其...

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
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 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

功效主治: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鼻塞、打喷嚏、流鼻涕、肢体酸痛等;对其...

相关检查 更多»
眼科常规
眼科常规

眼科常规检查既包括健康人的眼科筛查,如升学、就业、入伍前的体检,也包括患...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术,可显示动、静脉血管的具体解剖结构及管...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项目繁多大致分为五类,耳的一般检查、咽鼓管功能检查、听功能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的每一个心动周期内心脏电活动变化的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有前庭眼动反射弧的眼震检查、前庭脊髓反射系统的平衡功能检...

身高测试
身高测试

身高测试是测试人体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人体的身体匀称度,评价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