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肝癌破裂出血!我院与厦门大学医工结合成功救治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腹部外科最急危的重症之一,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在我国,每年约有5%-10%的肝癌患者因肝癌破裂出血失去救治机会。
无影灯下,生死时速。面对凶险的肝癌破裂出血,我院肝胆外一科与厦门大学分子影像中心刘刚教授团队医工结合,运用先进的超稳定均相化碘油-吲哚菁绿(ICG)技术(SHIFT)将碘化油与ICG混合,一期利用碘油栓塞达到止血的目的,二期通过腹腔镜利用ICG术中荧光导航精准切除肿瘤及转移灶,成功挽救了一位巨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生命。
巨大肝癌破裂出血
生死时速、命悬一线
2021年12月13日,家住南充市高坪区的45岁张先生突然觉得右上腹剧痛难耐,疼痛愈演愈烈。此时张先生头晕气短,脉搏细速,面色苍白,汗如雨下,家属顿觉情况不妙,立即将张先生送至我院急诊科就诊。到院期间,张先生情况进一步恶化,血红蛋白水平急剧下降,血压骤降,濒临休克。急诊腹部CT和彩超发现肝右前叶占位,肝周及脾周、双侧结肠旁沟见大量积血。经急诊处理后,张先生被迅速转入肝胆外一科。在详细专科问诊、查体及影像分析后,考虑诊断为肝癌破裂出血,必须紧急处置。
启动多学科会诊(MDT)
应急处置、齐心协力
我院肝胆外一科在肝癌MDT的运行上具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基于张先生情况,我院副院长李敬东教授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MDT)预案,协同介入、影像、肿瘤、重症医学及手术中心详细分析患者病情,对救治难点进行充分论证。
肝胆外一科副主任武国介绍,患者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无异议。这是一例典型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其治疗可以选择:手术、介入、内科保守。但目前患者病情不适宜手术。介入止血后再对肿瘤择期行手术切除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病死率。
肝脏介入治疗专家任勇军副教授评估后认为,介入治疗简单快捷、止血确切。止血的同时可明确肿瘤大小、范围、数目及血管变异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就目前患者情况,可急诊行介入治疗。
肝胆外一科熊永福博士提出,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治疗期许较高,若介入术后能够行手术切除则能极大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可以考虑运用厦门大学刘刚教授的SHIFT技术,用含有超稳定均相化吲哚菁绿(ICG)的碘油对瘤体动脉血管进行栓塞,既可以有效止血,又能够将ICG长期稳定沉积于病灶,为后续手术切除提供荧光导航。
SHIFT技术在我院晚期肝癌患者降期治疗后再行手术切除取得了良好效果,能够提高肝段解剖的精准性及术中微小癌灶的检出率。该患者目前的情况,正好适合运用该技术。
李敬东教授决定,患者肝癌破裂出血,有紧急介入治疗指征。权衡利弊,此患者首选介入治疗,介入术中可运用SHIFT技术,为后续切除提供可视化的荧光导航。
新型介入技术应用
诊疗一体、及时施术
经肝癌MDT讨论,明确治疗方案后,患者当天即在介入室紧急行肝动脉栓塞止血,术中造影见肝右前叶瘤体供血动脉变粗,血管紊乱、迂曲,瘤体血管网丰富。造影后局部造影剂聚集,符合肿瘤破裂出血。造影过程中还意外发现破裂的肝癌主灶上方及下方分别有两个微小转移灶。术中用含有超稳定均相化吲哚菁绿(ICG)的碘油对瘤体主灶及转移灶供血动脉进行栓塞,过程顺利,栓塞后再次造影未见造影剂外溢,含有ICG的碘油在瘤体中沉积均匀完整。
此次介入栓塞,不仅止住出血,阻断动脉血供后还有助于缩小瘤体,降低手术难度。同时,造影过程明确了肿瘤的位置、大小,并且检出了影像学检查中没有发现的微小转移灶。更重要的是,将ICG长期稳定的沉积在了病灶,实现了治疗、诊断及后续手术导航一体化。
无影灯下起沉疴
精准手术、患者康复
在我院肝胆外一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照护下,介入治疗后的张先生一般情况迅速好转。但身体上的恢复并没有缓解张先生内心的焦虑。他知道如果不能手术切除,不仅远期预后难以得到根本改善,随时还有再次出血危及生命的风险。在张先生及家属的期盼中,经过两周的对症支持治疗,李敬东教授团队综合评估了患者的肿瘤及全身情况,认为手术时机已经成熟。
2021年12月27日,李敬东教授带领团队为患者完成了腹腔镜下荧光导航肝肿瘤切除,手术顺利。术中患者肿瘤病灶荧光显影清晰,直视下即能准确分辨瘤体与正常肝组织界限,为最大限度保留功能肝脏的精准切除提供了极大帮助。更为重要的是,术中对微小转移的实时显影,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完整性。正是有了SHIFT技术带来的荧光导航,才保证了微创手术下张先生肝脏肿瘤的精准切除。这也为他术后的快速康复奠定了基础。
手术两个月后随访检查显示,张先生的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由于有肿瘤破裂出血的高危因素,目前张先生正在接受术后辅助治疗。
创新技术、创新方法是驱动医学发展的关键。我院肝胆外一科始终致力于科研创新和临床转化相结合,同厦门大学刘刚教授团队开展深入合作,在肝癌降期治疗、肝癌介入药物控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我院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新技术新方法为支撑,全方位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科普帖:超稳定均相化碘油
——亲水性药物技术(SHIFT)
碘油制剂是临床上介入栓塞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主要栓塞剂,但由于疏水性碘油和亲水性药物之间的物理稳定性不足,药物很快就被释放到全身循环中,导致较差的疗效和严重的副作用。为克服以上问题,厦门大学刘刚教授团队发明了超稳定均相化碘油药物配方技术(SHIFT),通过该技术制备的超稳定均相化碘油复合制剂能够解决药物在碘油内稳定分散性,促使药物长时间存留在碘油中并缓慢释放。
本次手术中所采用的超稳定均相化碘油-吲哚菁绿(ICG)是SHIFT技术在临床的具体应用之一,通过该技术可将ICG持续稳定的沉积在肿瘤病灶及微小转移灶,为二期手术实现精准切除提供荧光导航,
总之,简便、绿色、经济的SHIFT技术为解决碘化油中药物控释难题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当前,SHIFT技术已经拓展到术前精准TAE辅助荧光导航肝癌切除、化疗药物栓塞、放射性药物内照射治疗等领域,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及临床转化价值。
策划制作:
————
————
作者:熊永福赵茜
摄影:熊永福
编辑:陈劲宏
编辑
:
陈劲宏
主审:武国向林
主审:武国
向林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宣传部
-
新媒体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