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脾胃养生
立夏,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是标志万物进入旺盛生长的重要节气。历书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人体也加速新陈代谢,此时对脾胃的顾护尤为重要。
人与自然相应,世间万物都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时至立夏,万物繁茂。《黄帝内经》云:“四季脾旺不受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说明一年四季都要将养脾胃,尤其是在夏季。为什么要重点突出夏季呢?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腐熟受纳,喜湿恶燥,属阳;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属阴。脾胃一阴一阳,一升一降,燥湿相合,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的输送及分布。脾胃的这个特点跟夏季的季节特征湿热较重相似,湿热特别损伤脾胃的功能,出现脾胃不和百病生的情况,如腹痛、腹泻、呕吐、胃脘痛、痞满等。而且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冷饮冰浆等寒凉之品,更易损伤脾阳,导致寒湿内盛。若是贪凉,长期处于空调、冷气环境内,则更会导致寒气外束、阳气内郁,因此夏季更应注重脾胃的调养。现代医学同样认为夏季湿热多雨,细菌、病毒、微生物繁衍旺盛,食物容易变质,进食后会出现急性肠胃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
那么在夏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脾胃养生呢?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春夏是养阳气的好时光,不妨适当的出些汗,让阳气进入体内,蓄积起来以应对秋冬的寒冷,同时将湿邪排出。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因为爆汗易致伤阴亡阳。情志方面宜平心静气,夏季本就炎热,热扰心神容易心烦意乱,所以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心静自然凉”。切莫过度思伤脾、怒伤肝,肝气又犯胃,导致脾胃受损。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夏季脾胃养生最重要的就是饮食调摄。“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立夏为什么要吃蛋呢?中医认为,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而鸭蛋性凉,能滋阴清肺,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适用于病后体虚、燥热咳嗽、咽干喉痛、高血压、腹泻痢疾等病。但凡事过犹不及,尽管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但是不是吃越多就越好。多吃鸡蛋容易造成营养过盛,增加肝脏与肾脏的负担。而蛋白质过剩会使尿素制造系统负荷过重,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羟、酚等化学物质,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蛋白质中毒综合征”。所以立夏吃鸡蛋要适量,每天吃一个到两个就可以了。另外,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还可在饮食中加入山药、薏苡仁、莲藕、山楂,煮粥煲汤皆宜。
夏季的营养消耗较大,而天气炎热又影响人的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莫贪凉,护脾阳,健康饮食身体棒!
供稿:王芳
编辑:龚雅倩
一审:龚雅倩
二审:周素芳
三审:葛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