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愈创面、骨性关节炎、脱发等疾病有治疗新方法,肇庆一院成功制备可注射型i-PRF!
近日,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烧伤整形外科整形美容中心
再次传来了好消息,
一项重大创新性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新的突破
经过反复实验攻关,由我院烧伤整形外科整形美容中心唐海安副主任医师率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可用于临床治疗的可注射的富含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ion-plateletrichfibrin),英文缩写i-PRF。
i-PRF是由患者自体血液经离心机分离后制备而成的一种可注射的富含血小板的纤维蛋白。它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能够治疗难愈创面、痤疮、骨性关节炎、脱发、皮肤衰老等多种疾病。该技术攻克了传统治疗方式的技术难点,具有恢复丢失的体积,修复组织、诱导组织再生的作用,并且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可注射型PRF(i-PRF),面部皮肤美容治疗。
应用面广泛,通过离心处理,没有添加任何成分,药物。
据了解,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技术最早在2001年从国外引进国内。目前该技术已由国内多家国家级综合三甲医院牵头开展,但由于国内外技术的保护性,该技术一直未广泛推广,只能靠自行研究开发。
2018年,我院烧伤整形科整形美容中心唐海安副主任医师首次运用PRF技术应用于面部脂肪填充,我院成为粤西地区能应用该技术的首家医院。此次成功制备出i-PRF是基于上一代PRF技术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第一代PRF
第二代PRF(i-PRF)可注射型
i-PRF是PRF血小板的浓缩物,采用创新概念,不含抗凝剂或凝血因子,其特点是可用小针注射到组织内,并形成胶冻状物质。该物质富含的血小板、生子因子、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可于7-14天内稳定而缓慢释出,对组织的再生、修复起到重要作用。
梁女士(化名)的面部近一年患有非常严重的痤疮,尝试过红蓝光照灯、服用消炎药和涂抹药膏治疗方法均不理想。最后,她在整形美容中心接受一个疗程的i-PRF治疗,3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
整形美容中心副主任医师
唐海安
“由于人体的愈合随时可能发生在身体内,使用自体的血液治疗自身疾病更安全和可靠,不需要担心有副作用和禁忌症。”
整形美容中心唐海安副主任医师介绍,由于技术治疗均为密闭容器处理,不接触空气,治疗时均为浅层组织覆盖或注射,感染风险和过敏发生率较低。另外,该物质富含免疫细胞,对炎症组织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服用过抗凝剂或者血友病、严重贫血人群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