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突破!百色市人民医院成功施行首例带主动脉瓣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
近日,心胸外科患者黄某及其家属带来一面锦旗,感谢该科医护人员的救命之恩。
今年56岁的黄某,平时身体一直感觉良好,因突然出现胸闷、呼吸不畅、胸痛、晕厥症状,来到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检查,发现其心脏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并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一个肿瘤内径已达5.8cm,动脉瘤偏心凸起、心包积液。因病情比较凶险,医生立即把他安排住院,及时进行手术,避免肿瘤随时有破裂而导致死亡的风险。
由于黄某的病情危急,心胸外科、血管外科手术团队与心血管内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组,手术室及重症监护等多学科进行了详细研究及评估病情后,决定给病人采用全麻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和左右冠脉移植术的手术方案。
在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在手术室里麻醉副主任医师韦巧松顺利地为患者麻醉,由心胸、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韦恺主刀,带领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陆双政及主治医师杨磊、蒙永生为患者实施手术,开胸后迅速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脏停跳下切除病变的升主动脉瘤体及主动脉瓣,根据病情反复探测后决定使用带主动脉瓣的人工血管,主动脉瓣采用连续缝合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左右冠脉的移植,升主动脉远端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免缝合人工血管替换技术进行处理,手术从阻断降主动脉到开放仅用一个半小时,整台手术用4小时就顺利完成。经过监护观察,患者黄某术后2小时清醒恢复了意识,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第2天,患者黄某身体恢复很快,病情稳定,感觉良好,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术后一周的黄某顺利康复出院。
担任这次手术主刀的韦恺主任医师告诉笔者,升主动脉是心脏的起始大血管,承受着血管系统最大的压力,升主动脉出现扩张,由管状变成球形,如同车轮鼓泡,一旦爆裂,患者在几分钟内将大出血而死亡。升主动脉瘤体一旦发生破裂,抢救是很困难的,能够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对这类疾病至关重要。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常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心脏功能减退,也需要手术矫正。据了解,过去该手术国内仅有几所大的医疗中心才能开展,该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市医院心胸外科手术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市医院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常开展复杂先心矫治手术、心脏瓣膜置换及修复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及冠状动脉搭桥术、胸腹主动脉瘤的血管腔内隔绝手术、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及成形手术。科室诊疗技术精湛,医疗服务优质,全体医护人员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广大患者。
什么是升主动脉瘤?
是指升主动脉管腔出现局部扩张,其原因很多,包括弹性发育问题、远端梗阻的问题、心脏功能问题等。
该病可能引起升主动脉破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周围组织、脏器受压等。升主动脉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其就像颗定时炸弹,随时有破裂大出血死亡可能。
升主动脉瘤如果直径大于5cm,就需要手术治疗了。带主动脉瓣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在我国多家大型医疗中心已成功开展多年,人工血管能在较短时间和人体血管吻合牢固,接口抗压好得益于近期开展的免缝合人工血管置换手术方式,这种方法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什么是免缝合人工血管替换技术?
免缝合人工血管替换技术是通过在人工血管端套入钛网做成的内衬,再将套入内衬的人工血管植入正常血管锚定端,通过绷带打结的固定方式将人工血管置换,免去了既往吻合口多针缝合的操作,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
这种手术方式节省了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避免手术多种并发症发生。
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简介
心胸外科、血管外科是百色市重点学科。现设有病床45张,有24名医护人员,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大部分医护人员曾到过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南宁市等著名大医院进修深造,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诊疗技术。
科室主要开展各种心脏病手术,包括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矫治,心脏瓣膜置换,主动脉瘤切除,全主动脉弓置换及冠状动脉搭桥等手术。开展肺癌根治术,袖状肺叶切除,慢阻肺的肺减容手术,食道癌根治术,复杂纵隔肿瘤切除,胸廓畸形矫治,胸部外伤的急救及其各种手术,恶性胸水的持续胸腔高温灌注化疗。开展各类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包括胸腹主动脉瘤的血管腔内隔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血管内置管溶栓,动脉栓塞手术取栓,血管损伤修补及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等。微创胸部外科包括各种小切口的开胸手术,如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右腋下小切口及胸骨下段小切口开展的心脏手术,微创漏斗胸矫形术,全腔镜下心脏、普胸及血管外科疾病手术和胸腹主动脉瘤的血管腔内隔绝术等。其中开展的胸腔高温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水、袖状肺叶切除术、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处于广西区内先进水平。
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电话:0776-2851147、2842817
图片:心胸外科
文/编辑:李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