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锋】援沪医疗队中的“闽东力量”:他们视患者如亲人,视他乡为故乡
“在上海遇到如此大的疫情,我们的逆行者,美丽的白衣天使,他们以专业的医技,微笑的服务,真诚的爱心,忙碌在世博园方舱的每个角落,展示了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医德。在此,作为一个患者表示衷心地感谢,因为有你们,这世界变得更有爱,因为你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更快地回归家庭,感谢你们,福建援沪医疗队(宁德队)。”
4月18日上午,
在福建省援沪医疗队
支援的上海世博方舱医院,
一名患者向宁德市闽东医院
陈荣护士长跑过来说,
这是给你们写的,是一封感谢信。
一封“简单”的感谢信
是一份“不简单”的心意……
4月7日,闽东医院26名医务人员迅速响应号召,出发驰援上海。
在宁德市援沪医疗队队长、闽东医院副院长江川的带领下,队员们于当晚顺利抵达定点酒店,即刻开始进入“备战状态”。
抵沪后的前几天,队员们每天反复梳理、强化防护培训。4月9日,福建援沪医疗队进驻世博方舱隔离点,宁德队接管了360张床位。
整个方舱医院分为H1、H2和H4,宁德队负责H1里的1-3区。闽东医院的队员们根据统筹安排,被分配到护理组、医疗组、物资组、院感组,大家各司其职。短短几天,从刚入舱的接管磨合期到现在工作渐渐步入正轨。
“早上6点到晚上11点,我觉得援沪后的日子过得像闪电一样。”陈荣是此次援沪宁德医疗队护理组负责人,进舱工作的第一天,她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80名护士的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接下来,宁德的“大白”们开始穿梭于方舱内有序工作。每天工作结束后,陈荣还要组织护士会议,传达安排工作重点……
由于上海目前处于疫情防控的困难时期,交通不便利,进入方舱工作,要提早一个半小时出门,加上在舱内连续工作的5-6个小时,所以,当班队员必须坚持几个小时内的不吃不喝,一刻也不能停歇。工作结束时,他们已全身湿透,累并快乐着。
闽东医院护士项文君分组至通道班,这里不用接触病人,听起来好像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岗位。殊不知,通道是医务人员出舱时进行防护用品脱卸区域,病毒密集,需要实时喷洒消毒剂,保持站立姿势、集中精力,瞄准医务人员脱衣时的每一个动作和细节。
“先洗手,闭眼,侧身,前倾,脱护目镜……”项文君告诉记者,几个小时站下来,二十多岁的她居然也会感到“老腰疼”。不过,她觉得这是一次英雄般的付出。
工作对接
与出院病人合照
在面对年龄较小的患者,更是需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和问候。
“小孩子不舒服难免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而且在方舱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会感到害怕。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救治和护理水平,还要格外细心和耐心。”4月17日,陈荣在巡查舱内病患时,看到两个小女孩,正在舱位上画画、做手工。
询问得知,两位小女孩是一对姐妹,陌生的环境中让原本活泼、开朗的姐姐叮当(化名)变得“沉默”了,细心的陈荣看出了她的拘谨和不安。
于是,每天“宁德大白”们都亲切地和她聊天、逗她开心。
叮当非常感激“大白”,于是便在画上写下“你们的辛苦,我们看得见,感谢你们。”当天,叮当一家6口出院了,妈妈还带着两个女儿与“大白”合影。
“早日回家”,
不仅仅是方舱患者的心声,
更道出全体援沪医护人员的心声。
总编辑:刘昌明林成寿
执行编辑:詹陈菊
责任编辑:郑锦利
图文:福建卫生报张帅通讯员刘潇灵项文君陆美红
编排:谢焰锋
校对:刘潇灵李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