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医疗】小患儿一个吻 医生被突如其来的爱“破防”
在遥远的非洲
他们抛家离子
忍受着对亲人的思念
为深受疾病之苦的当地民众消除病痛
带来健康和希望
援非之路任重道远,医者有界,仁爱无疆。为实现“医术报国”愿望,2021年初闽东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良华主动请缨,加入中国(福建)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2021年11月3日,郭良华远赴非洲——塞内加尔共和国,执行国家援外医疗任务,目前已在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工作四个多月。回想在非工作这几个月来,一个患儿的吻,让他记忆深刻。
“心系使命,万里出塞;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科主任的嘱托始终不敢忘却,郭良华说道,中国医生不仅需要担当尽责,还要兼善天下的情怀。面对语言交流沟通困难,文化差异,诊疗方式和管理方式不同等困难,以及塞内加尔第四波疫情的考验,他都努力去克服,已逐渐适应对口医院的工作和援非生活。
医者,当心存仁爱,志于技精而济世救人。来自中国医生的关心和爱护,让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的患儿们感受到了跨越半个地球的温暖。一个患儿的“吻”让郭良华的内心“破防”。
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的内科专业没有细分,郭良华与心脏科Diaby博士共事。他介绍说道,医院里有很多患儿都是先天性心脏病,比如患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主动脉关闭不全、风心合并心脏瓣膜病等。一上午的门诊,几乎患儿都能听到心脏病理杂音。经与Diaby了解,最大的病因在于当地医院没有开展产前筛查,禁止人工流产,有的家族存在近亲结婚,故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
近日,诊室来了一对母子,患儿2岁,嘴里“咿咿呀呀”不停地说着,由于去年检查心脏B超发现肺动脉瓣有轻微的狭窄,来院复查,郭良华看了一遍超声报告单指标和参数说道“C’estnormal”(这已经正常了),患儿母亲喜悦之情溢于脸上。接着,郭良华坐在检查床沿为孩子作胸部听诊,各个听诊区都没有异常杂音,顺口说了句“C’estbon”(非常好),正要起身,孩子嘴里说着“呀呀”,便伸过手来,他用右手接住,和患儿握了握,摇了摇,没想到患儿把他的手拉到嘴边,快要碰上时,他忙慌的抽回手。
患儿的母亲一脸尴尬,连忙替她孩子做了几个哈气背手的姿势,当时郭良华还不大明白表达的意思。Diaby医生见状连忙说道“C'estunehabitudeauSénégald'embrassersurlamain.”(这是塞内加尔的一个习惯,在手上吻一个吻),郭良华尴尬说道“Désolé,jepensaisqu’ilallaitmemordre”(不好意思,我以为他要咬我),Diaby说道“C’estceluiduSénégal.LeshabitudesdesMarabouts.lesMaraboutsquisontleschefsreligieux.”(这是塞内加尔的礼仪,是马拉赛德的习惯,马拉赛德是宗教领袖),他瞬间“破防”。
“原来这是患儿想给中国医生最高礼仪。”郭良华立即伸出手,患儿接过他的手,“呀呀”凑到嘴边,左右抹了又抹,虽然动作有点不够灵巧,但那一刻已经深深感动了他。患儿的眼睛,像一泓清泉,明亮中透露着天真无邪,患儿的笑容,像一轮暖阳,灿烂中散发着温暖光芒。“在这间诊室见到太多不幸的孩子,太多因为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及时手术的孩子,但愿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被世间温柔以待,能感受到爱和温暖,拥有美好未来。”郭良华表示道。
积小善而大融大爱于小,身处异国他乡,直面疫情肆虐,身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郭良华,他结合自身专业把中国的抗疫经验,中国医疗,中国元素带给了非洲人民。他是父母的儿子,也是患儿的“临时爸爸”,一路呕心沥血,亦有一路繁花相伴,当得到当地医院同事的肯定和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援外医疗队的每位队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着智慧、技术与爱心,履行着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倾注着对塞内加尔人民的真情,诠释着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崇高精神,抒写着灿烂的精彩人生。
总编辑:刘昌明林成寿
图文:郭良华
编排:谢焰锋
校对:刘潇灵李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