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闹?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迎来夏天。立夏有很多独特的习俗,其中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最出名莫过于立夏称重这个习俗了,这个习俗的由来已久,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那么,立夏称重是怎么来的呢?立夏称重又有哪些寓意呢?我们不妨一起来揭晓奥秘吧。
立夏“称人”,就是用大秤杆给小孩称体重,看看比去年重了多少。据说在这一天称了体重会带来福气,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
立夏称重的由来
立夏称重的习俗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据说与刘阿斗有关。相传三国时刘后主阿斗是赵子龙在长坂坡从曹军百万军中救出来的,因阿斗母亲已投井自杀,刘备把阿斗带在身边出征很不方便,就让赵子龙把阿斗送交孙夫人抚养。赵子龙到吴国时正好是立夏节。孙夫人一见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欢喜。但孙夫人也有顾虑,毕竟是晚娘,万一有个差错,不仅夫君面前不好交待,在朝廷内外也会留下话柄。美丽聪明的孙夫人想了一个办法:今天正是立夏,用秤把小阿斗在子龙面前称一称,到翌年立夏再称,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打定主意后,便立即将小阿斗过秤。这个故事传到民间,从此立夏就有了称重的习俗。
立夏称重的寓意
民间有“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闹”的俗语,据说这一天,南方家里中堂上或者天井里,都会挂一大秤,家中男女老少都可称,但更多是称小孩的体重。不过称人也有一些讲究,如称时,秤锤不能向内移,只能向外移,意即只能加重,不能减轻。又如,称的时候如果斤数适九,报数时必须再加一斤,因九是尽头数,需再讨一个吉利。这个活动其实是寄托了美好的寓意,希望一整年家人的身体都健康,强壮有活力。旧时秤人时,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例如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要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而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对不同人群说不一样的祝语,主要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
立夏称重的医学解读
其实立夏称重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过了立夏,天气将逐渐炎热,很快就要进入酷暑,届时,大人和孩子都要面临暑热的考验,尤其是体质偏弱的人群,很容易在多变的气候中生病。因此,需要在夏天的起点让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既能平和过渡到夏季,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因为入夏前后是容易发病的季节,不少人入夏后寝食难安,中医称"疰夏",这是体质不耐酷夏之苦的缘故。到立秋再称一次,通过比较家人经过一个夏季后的体重变化,进行适当调理以防患于未然。
无论体重增加过多还是明显减轻,都不是正常现象。如何平稳度过立夏?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保证睡眠,养成午睡习惯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劳。此时应该晚睡早起,顺应阴阳变化。中午睡30分钟左右的子午觉,使大脑和身体各器官得到放松,消除疲劳感,保持精力充沛,抗病能力也能得到增强。这样不仅有利于下午的学习、工作和运动,而且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里休息,还能避免外出活动中暑。
2、饮食清淡、均衡。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常常会食欲不振。饮食方面要讲究“增酸减苦,调养胃气”原则,以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适量的瘦肉、蛋、奶、鱼以及豆制品,时令水果等,少吃或不吃大鱼大肉、辛辣油腻的食物。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的方法,不宜做得过于油腻。也可以做各种营养保健粥开胃,如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热的功效。也可以用山药、红小豆、银耳、百合等食材熬粥养胃。如果上火明显,可用丝瓜、冬瓜、黄瓜、生菜等熬制蔬菜粥。
3、勤喝水
立夏后天气逐渐炎热,出汗量比春冬季节要大些,身体需要及时补水,养成勤喝水的好习惯。比如,早上起床后可以先喝一杯温开水,清清肠胃;白天可以随身准备水壶,随身携带随时喝水,养阴生津。注意:一定要控制喝饮料,不可用饮料代替水,尤其是碳酸饮料,不仅伤害牙齿,还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尽量不吃或少吃冷饮,以免耗伤阳气。
4、心情愉快
重视心情调养,保持愉快心情,安闲自乐。切忌情绪起伏较大,暴喜伤心。
5、适量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量、运动时间,注意不要因为运动使身体过度疲劳。运动后不要贪凉,也不要凉水冲澡冲脚,少穿露脐的衣物等。
6.养成勤洗澡的习惯
夏天是一个“出汗的季节”,勤洗澡,可以避免皮肤病的发生。因为汗液和空气中的尘土在一起,容易堵塞毛孔,引起痱子和脓疱疹;而皮肤的褶皱处更容易被汗液浸泡发生糜烂,尤其是身材偏胖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身边常备一件长袖衣服,随时增减,谨防感冒。
专家介绍
李红梅
治未病科主任
主任中医师
擅长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以及亚健康的中医调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
总院:内科周四周六上午
骨伤科分院: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骨伤科分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路青竹大街22号
相关科室介绍
治未病科是我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体检、康复和保健于一体,汇集各名老中医、流派和传统疗法,具有独特临床疗效和中医特色的诊疗科室。
针对具体的健康状态,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以中医药特色疗法技术和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要措施,按照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包含:
健康资料采集、辨识、综合评估、咨询指导、干预、随访、宣教等,开展治未病服务。
我科室配有各类先进诊疗设备,并积极挖掘药熨疗法、督脉灸法、药膳膏方、中医五音等各类特色疗法,针对治未病的三个阶段九大体质,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治疗,体现传统医学治未病、防重于治、养生保健和健康调养的学术思想。
设有专职的管理人员、高级主检医师,由各科室资深中医专家担任顾问,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担任工作,承担个性化的中医特色体质辨识。
突出中医特色,开展“体检—预防—保健—诊断—治疗—体检康复”为一体的环式治未病保健治疗链。
实行科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服务宗旨
让人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不生大病、带病延年、高龄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服务人群
①身体健康,无异常指征,需保持最佳状态者。
②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
③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
④理化指征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
⑤慢性疾病稳定期需延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
⑥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
⑦大病初愈、大手术后身体虚弱,需进一步调理者。
实习生:沈世邦
校对编辑:连萌
热门推荐
下一篇:西宁抗疫中,广中医三院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