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讲述人】东院器官移植科韩明:俯首甘为孺子牛
担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器官捐献与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肿瘤多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2016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参与),2016中山一院优秀共产党员,2018中山一院东院优秀带教老师。
青春格言:做生命接力的摆渡者,让爱的光芒绽放
个性标签:俯首甘为孺子牛
2022年3月,为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东莞普济医院报告一例初步符合捐献条件的案例,但因疫情防控需要,生命通道被阻断。于是,OPO(器官获取组织)小组紧急协商,一边同当地医生紧密沟通,实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一边提出赴莞申请,做好疫情下的安全防护准备。
经过多方努力,韩明医生与OPO脑死亡判定小组来到普济医院,完成相关检测,明确患者脑死亡判定达标及肝储备功能良好,经过近一周的ECOM维护,患者满足捐献器官质量标准。一边器官捐献协调员与普济医院医务科、ICU、手术室及麻醉科充分沟通协作,开放绿色通道,一边韩明医生带队,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护标准的前提下,争分夺秒,4小时往返,完成特殊时期该院首例当地器官获取,确保移植手术无缝连接,一肝两肾,为3名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
韩明医生曾接诊患有“原发性肝癌并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翠芬,入院时情况较差,无法手术切除也不适合行TACE治疗,肝移植是挽救她生命的唯一手段。同时,翠芬个子只有150cm,体重却有55kg,经过腹部CT测量,其胸廓、腹腔窄小,皮下脂肪层厚,正常成人肝脏很难植入其体内,相比他人等待肝源更加困难,多次匹配,均不合适。翠芬的大儿子在美国微软公司上班,特地请假回国陪伴,看着母亲病情拖延并时有肝昏迷发生,心急如焚,对韩明医生说:“再有半个月,我的假期就用完了。我有一个心愿,就是等我母亲术后康复,带她去美国看看。韩医生,请一定帮忙实现这个愿望。”
一个多月后,东院OPO从深圳接回一2岁9个月的器官捐献供体,但供体肝脏只有500g左右,有小肝综合征风险,国内外现也没有低龄儿童供肝移植给成人的经验报道。经过韩明医生与翠芬家属的反复沟通,家属已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决定尽力一搏。几天后,供体完成了捐献,肝脏获取后称重竟然有570g,终于等到了!
手术由器官移植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主刀,过程非常顺利,但毕竟是小儿供肝,成人门脉压力过高,即使肝重够用了,仍有小肝综合征风险,术后翠芬的总胆红素直线上升,最高达180umol/L。同时,因儿童供肝血管较成人明显细小,术后吻合口血栓风险升高。经过文献查询及以往经验积累,韩明医生团队使用了促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甲强龙等药物,促进肝脏再生,减轻炎症反应及胆道水肿,并在预防出血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抗凝治疗,避免血栓形成。术后1周,翠芬的肝脏指标稳步改善,术后1个月康复出院。
术后2年再见到翠芬,已不再是被乏力、水肿、黄疸折磨的中年妇女,从背影看就像30岁的少女一般。她儿子在微信上兴奋地告诉韩明医生,2个月前他如愿以偿,带着母亲飞跃太平洋,让她见到了自由女神像,全家人都非常感谢韩明医生团队给了翠芬第二次生命。
韩明医生说:“器官移植是生命和希望的延续,急迫但必须谨慎,在安全的前提下,千难万险我们都要努力搏一搏,生命至上,爱也生生不息。”
审核发布:王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