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大白”的勇气是ta给的……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国际护士节
InternationalNursesDay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处处是战场、人人是战士。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微光萤火,汇成星河。每个无名的人,都是一粒萤火微光,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护士节来临之际,“健康花都”推出【“疫”路有你】系列故事,走近平凡工作中的白衣天使,希望多一分的认识,多一分的理解,多一分的关爱。让他们守护着那盏“南丁格尔之灯”,我们守护着他们。
直面病毒、超长时间负荷工作、风里雨里上门排查……他们也会辛苦,也会累,但还是选择了坚持,是谁给了大白们勇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有一种浪漫,是并肩作战
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战友,既是同事、又是知己,一路同行、并肩作战,身着同样的中国卫生应急服,肩负着同样的疾控人使命,他们用双倍的坚守与奉献,演绎最美丽的相守。
王敏桥是疾控中心公共卫生部的部长,姚碧红是慢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部部长,今年3月中心成立应急流调专班的时候,两位部长就被任命为应急大队中队长(共3个中队),还要兼顾本部门的日常工作,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之。王敏桥、姚碧红都是中共党员,他们表示,组织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这是作为共产党员光荣的使命。全市停课,他们读高一的儿子已经好多天没见过爸爸妈妈了,由停课到复学,都是独自一个人去面对,也见证了疫情逐步向好的趋势。儿子说,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爸爸妈妈就能不那么辛苦了。
许宇翔、苏黛丝也是一对夫妻,许宇翔是流调溯源应急专班现场4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冲锋在疫情现场第一线。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疑似病例、密接次密接的排查和追踪,进行样本的采集,环境采样,对现场封控提出专业建议。苏黛丝是共产党员,是中心急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部科员,公共卫生硕士的她擅长流行病学统计,在流调溯源应急中心担任信息组副组长。他们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目前是奶奶一个人在照顾,停课期间要在家里上网课,奶奶年纪大,眼睛也不好,上网课做功课都得用到手机电脑,老人家不会用,两夫妻工作太忙也兼顾不了家里,这是他们最焦虑的问题。一年级学生需要家长引导,打牢基础。但为了早日把疫情压下去,他们只能选择与亲人暂时“绝缘”,毅然投身于抗疫的第一线。有国才有家,为了千万家的平安健康,别无选择,义无反顾。
还有一对夫妻,陈振明和张慧。陈振明是核心流调组组长,负责汇总各个现场组的场所流调报告,撰写病例流调报告、续报,对接外区及市内各个专项群的信息沟通,第一时间响应疫情应急处置。张慧是现场组组员,经常要到现场进行现场流调、采样,密接次密接追踪,转运流转单等。两人虽在同一工作场所,都很难碰上面,偶尔碰上打个照面,只能简单问候,相互鼓励一下。最好的爱情是互相扶持、一起成长、彼此成就。两人是去年才拿的结婚证,张慧打趣说“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把未完成的蜜月补回来,不度蜜月也行,疫情结束就行了”。
有一种选择,是家人的支持
很多护士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辗转在各个抗疫战场上,或是参与大规模核酸采样、或是参与隔离酒店工作、或是奋战在疫苗接种场上……没有谁生而为英雄,只是有人挺身而出成为英雄。而这一份挺身而出的勇气,都源于家人最无私的支持!
她大部时间都是在隔离酒店里工作,穿上防护服,为隔离人员进行核酸采样、监测体温,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在这里她每天要连续6-7小时穿着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一个班下来经常头昏脑涨,为了中间不上厕所,她常常要忍受着饥渴,脱下防护服后呼吸新鲜的空气,是她每天最幸福的时刻。
穿着防护服完成工作后,
梁晨全身湿透
梁晨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人民警察,在疫情期间,他们一家三口都坚守自己的职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疫情防控做着贡献。在电话里妈妈经常跟梁晨说:“我们一家三口人虽然分隔两地,但我们共同为抗疫而战!”2022年4月初,梁晨的妈妈从黑龙江佳木斯飞越3000多公里来到广州,这是她们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一次见面。妈妈说:“今年除夕我们都没机会团圆,这段时间,我们把这几年没和你在一起过春节的遗憾都弥补上。”
在隔离酒店第一天忙碌过后,她站在酒店的窗前,一想到独自在家的妈妈,心里就满满的愧疚。尤其想到妈妈在这边人生地不熟、没有别的亲人、没有朋友,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来不了广州,她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待在家里等待自己的电话,她的情绪很低落。
有一种职业,是急诊科护士
“妈妈每天几乎都很晚很晚才回到家,昨天又是凌晨一点”“我希望妈妈能早点回来做饭给我吃、多陪陪我……”听着话筒里传来女儿的声声稚嫩的呼唤,童金燕眼眶不由地湿润了。她知道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家里总有个小身影会感到特别的孤独和无助。
童金燕是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自担任护士长以来,她的工作节奏和步伐更加“提速”了,除了科室常规护理工作,像出外急抢救病人、疫情防控等应急任务,她早已养成了“第一时间”响应的习惯。作为急诊科护士长,对于女儿她深感愧疚不已……然而,她不止一次地说:“我只知道自己是一名医务人员,外面还有更多的人需要我”。
2022年开春,防控工作仍然艰巨。童金燕同志被指任为医院核酸采样的梯队长,率领“精兵”专业队伍,展开与新冠病毒争速度、抢时间的高强度的赛跑。
在夜以继日的连轴“作战”中,作为这次采样梯队的队长之一,童金燕坚持从第一份采样,一直守到最后。“做护士这么多年了,辛苦是常态,遇事不退缩才能一起把事情办好。”做事利落果断的护士长,说话同样直截了当,不加粉饰,却是发自肺腑。
每次的核酸采样工作细节很多,专业操作要求很严格。童金燕作为队长,每次接到采集任务后,都认真负责予以队友专业指导、操作示范。对于年轻的入队小姑娘,她是大家眼中的好大姐,工作中总是细心周到、尽心负责地照顾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大姐姐的身份率先垂范,每次采集前后,她总会抓住一切可利用学习培训的机会,“线上+线下”一遍又一遍地给核酸采集队友强调穿脱防护服的注意事项、采集部位及正确方法,确保大家的安全。
生活中,她自称是极不称职的母亲。众所周知,作为护士,“三班倒”的时间表决定了她们工作、生活的无序,与家人素来聚少离多。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开展以来,与家人的相聚更是“完美”地避开。核酸采集不分时间,不定地点,随时集结,随时出发,收队时间更是难以把握,视检测进度、现场人数延时、延时、再延时是每天的“标配”。“我和家里人是错峰回家、错峰出门。”她说,以前如果恰逢周末轮休,还能做做家务,陪孩子散散步、偶尔喝个茶什么的,但是新冠疫情“反扑”之后,“往事只能回味”了。现在的情况,往往是她半夜回到家里,家人已经入睡,第二天她早早出门,孩子也还没醒来。
来源:健康花都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hdqrmyy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hdqrmyy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