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餐具、使用公筷,不仅防疫,还防这个病!
自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识。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除了餐厅就餐,口罩从不摘下。但是公共餐具的安全问题却经常被忽视。
近日,南京市消协公布了全市500家餐饮单位的公共安全调查情况。
结果显示,不少商家依旧存在清洗流程不规范、未经消毒直接重复供给、不实际启用消毒柜等乱象。
这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
重复利用、未清洁干净的餐具除了会增加新冠传播风险外,还会导致另外一种最常见,也最容易被民众忽视的问题——幽门螺杆菌感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2012年全球新发胃癌约952000例,胃癌死亡723000例,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约占全球总数的42.6%和45%。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WHO将幽门螺杆菌定为一类致癌物,把幽门螺杆菌感染确认为胃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由于幽门螺杆菌具有感染率高、根治难、易复发的特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今天,中六君来给大家科普下幽门螺杆菌吧~
►►►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
它是一种可以生存在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一种细菌。会引起胃黏膜的病变,甚至导致胃溃疡与胃癌。
►►►
什么方式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主要是粪-口、口-口传播,即通过共同进餐、唾液接触、不洁净未消毒的餐具等方式传播。
►►►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该怎么办?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病人,常常会出现:
胃胀胃痛、反酸烧心、消化不良、打嗝、食欲减退、腹泻、口臭等症状。
建议到医院就诊,行碳13或14呼气试验、胃镜检查可诊断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目前,口服药物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手段,即四联疗法,四种药物同时治疗,疗程为2周,可以有效根治幽门螺杆菌。
►►►
怎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1、饭前便后洗手。
2、餐具要彻底清洗干净后,使用消毒柜进行消毒。(至于老广们吃饭前的「long(洗)碗」,并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3、使用公筷,避免通过唾液交叉感染。
4、餐厅就餐时,可自带餐具或使用一次性餐具。
5、体检时可增加碳13或14呼气试验、胃镜检查项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最后,中六君呼吁食品卫生监管部门不妨借鉴“明厨亮灶”工程的成功经验,将“消毒餐具”环节也纳入“云监管”范畴。
将餐具清洗区域、消毒区域等设置在摄像头的监控范围内,确保清洗、消毒流程公开透明,让监管部门和社会大众能够远程监管,从而重视餐具消毒环节。
新冠疫情期间,彻底清洁消毒餐具,倡导使用公筷,除了有助于减少新冠病毒传播,还能防止感染幽门螺杆菌,从而减少胃癌风险!
您学会了吗?
本文指导专家
全科医学科陈俊榕副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全科基地教学主任,全科医生,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广东省医院协会全科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全科骨干师资,中山大学优秀临床带教教师,获得中山大学第十五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
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病(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胆和胰腺疾病、胃肠道息肉、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等)及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专注慢性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肠道息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及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综合管理和疾病预防。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消化内科门诊(全科)
周三下午、周五下午全科医学门诊
地址:2号楼一楼
责任编辑:张源泉
审核:简文杨
终审:朱昌平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