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节】民族的智慧 世界的中医
3月17日,中国国医节。这是一个中医人需要铭记的日子。几千年来中医药护佑着中华儿女的健康,然而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充满艰辛,曾经一度差点被彻底废除......
✓
“中国国医节”的由来:
鸦片战争前,中国医界一直是中医一枝独秀;列强入侵后,西学渐渐在中国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冲突在所难免。
在此背景下,1929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提出:取消旧医药(那时中医中药被称为旧医药),全盘否定中医中药。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
同年2月,上海《新闻报》首次披露此事。如果取消旧医药被确定的话,治病用药,只能是西医西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医中药就会被遗弃。
消息传出,全国为之震动,人们热血沸腾,中医药人士纷纷抗议游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废止风潮。
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二百多个团体,近三百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并决定成立“联合赴京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
国民政府没料到会造成如此轩然大波,迫于压力,国民中央委员会最终于1930年5月7日举行第226次政治会议上,正式确立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
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每年的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
抗击疫情,中医药人在行动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百多次瘟疫,在与疫情的战斗中中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帮助中国人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颁布了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从方案变迁中可以看出,中医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仍存在局部的疫情暴发。
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有力地证明了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实力。
中医药,就如同那些守护他的中医人一样,守护着中华民族;它也终将与世界人民共同携手,继续对抗蔓延的病毒。
✓
守正创新
我院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取得成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在学科带头人郭姣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丰硕的成果,长期与医院各个专科密切合作、中西医互补,疗效明显,尤其是在代谢性疾病方面极具特色,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十四五”发展规划期间,我院将全面推动中西医结合学科向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学科目标奋进。
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唯一、全国首个侧重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代谢病研究中心。广东药科大学附属一院是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临床研究部的建设单位,由中医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10个专科的专家组成专家团队,以糖脂代谢障碍与动脉硬化相关疾病的防治为方向,开展临床与科研的联合攻关。旨在建立和完善多靶点、综合有效的代谢病防治新策略和措施,显著提高我省代谢病的防治水平。
初审、编辑: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