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腹直肌分离,应该如何治疗?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
人类腹直肌具有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并能降肋助呼气,也能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等功能。
腹直肌功能:前屈脊柱,降胸廓,增加腹压。
腹内斜肌功能:增加腹压,前屈、侧屈、回旋脊柱腹壁在保护腹内脏器、维持腹压、固定脏器位置和呼吸、咳嗽、排便、活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
腹直肌分离
在妊娠期间,孕期随着孕妇腹部不断增大,可能导致其腹部肌肉被过度拉伸,使双侧腹直肌从腹白线处分开,即腹直肌分离。
几乎所有女性在孕晚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若不予以治疗,可导致其脊柱稳定性下降,进而导致腰部、背部疼痛,亦可导致腹部膨隆,失去平坦的外观。
正常情况下产后腹壁情况会逐步恢复,腹直肌会向中线靠拢,产后6-8周,恢复到两指或者两指以内。但是如果遇到腹壁本身薄弱,双胎妊娠,胎儿过大,羊水过多或者多次分娩等情况时,产后6-8周腹直肌仍然不能恢复到两指或者两指以内的称产后腹直肌分离。
2
腹直肌分离发生机制
1.孕激素和松弛素使韧带筋膜变软。孕后期,随着子宫增大,腹压增加,腹横肌超负荷维持腹压,腹直肌过度代偿。
2.手术分离腹白线,破坏腹部肌群的连接筋膜。
3.产后腹部肌肉松弛,腹壁紧张度下降,多余的赘肉在腹部堆积突起。
4.腹型肥胖。
5.久坐习惯,是核心肌群无力,导致表层肌群代偿而发生腹直肌分离。
3
腹直肌分离的评估方法
腹直肌分离距离测量方法采用腹部触诊法,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脐部腹直肌分离距离。腹部触诊法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的具体步骤为:
1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弯曲约90°,脚掌平放(脚跟与坐骨对齐),全身放松,检查医师将单手手指置于患者肚脐位置;
2
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在呼气的同时将头和肩慢慢抬离床面(腹壁肌肉收缩),检查医师手指轻轻下压,检查是否有腹直肌分离,并根据可插入的手指数目,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
4
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治疗
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均由同一位临床医师进行检测和评估。(2-3指宽为轻度,3-4指宽为中度,>4指宽为重度)
一、手术治疗
出现腹疝可选择手术:腹壁修补、腹壁形成术
二、非手术治疗包括
1.腹式呼吸与自主运动治疗(仰卧抬腿、跪姿收腹、靠墙站立等)
2.电刺激治疗
3.固定(束缚带)
腹式呼吸
平静呼吸时膈肌上下移动1~2cm,加强时腹式呼吸膈肌上下移位5~10cm,能够使血氧含量明显增加。
膈肌每下降1cm,肺容积增加250~300ml。
腹式呼吸同时收缩盆底肌,激活腹横肌,改善腹直肌分离。
仰卧抬腿
下巴微收,双手扶住右腿小腿上方,腰部紧贴垫子。然后吸气准备,呼气时右腿慢慢向远处蹬出,吸气不动,呼气慢慢把腿收回,换左腿交替进行,如此重复,每组6-8次,每组2-3组。
跪姿收腹
胸椎自然后屈,腰椎自然前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垂直,肩关节和腕关节垂直,然后吸气(小肚子放松),呼气(小肚子尽力收回)。如此重复,每组10-15次,每次2-3组。
靠墙站立
抬头挺胸提臀、收腹,后脑勺、背部、臀部、脚后跟紧贴墙面,然后正常地呼气、吸气如此重复,每组10-15次,每次2-3组。
腹直肌分离三不做!
①不做腹直肌屈曲动作:仰卧起坐
②不做面部朝下,腹部发力动作:平板支撑
③不做双腿游离的开链动作
电刺激治疗
目前,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电刺激治疗。电刺激治疗是通过粘贴腹部电极片,给予低频电刺激,使腹部肌肉兴奋性提高,唤醒受损肌肉的本体感觉,使肌肉被动收缩,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的目的。
每10次为一个疗程,隔天一次,每次时间为20分钟。
束缚带
固定腹部脏器,避免无力的腹直肌过度活动牵拉以及内脏过度移位;
可以适当增加腹部力量,机械性增加躯干力量,但不能激活快慢肌自主收缩;
松紧以腹部放松时进出一个手指为宜,过紧会加重盆底肌损伤以及脏器脱垂。
5
腹直肌分离治疗注意事项
腹直肌分离治疗前,需确保盆底肌功能已经恢复:
☞阴道前壁POP-Q评分不超过2级
☞子宫POP-Q评分不超过1级
☞盆底肌肉力量不低于3级
☞无明显尿失禁
☞A3反射正常
提醒:腹直肌分离的应矫正至2厘米以下才可以进行产后康复的腹部运动。
图片来源:网络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产科
我院于2013年12月成为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联盟”单位;2014年被广州市花都区卫健局评为“花都区围产医学重点专科”;2018年1月成立广州市花都区产儿科联盟;2018年6月成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南方母胎医学专科联盟成员单位”;2018年9月成为“南方妇科生殖内分泌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我院产科分设有田美产科门诊、母婴俱乐部、产前区、产科重症监护病房、产房、爱婴一区、爱婴二区、生殖计生科,并在2020年9月成立了产后康复中心。现有床位114张,工作人员136人,医生30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13人);康复理疗师6人;护理人员共9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22人,护师31人,护士36人,其中助产士41名);其他工作人员9人。
同时,我院产科是一个集临床、科研、教学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在管理和临床工作中,产科管理制度和服务的核心理念是:秉承“以母婴安全为中心”的宗旨,以“团结务实,精准高效”的管理理念,在保证科室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覃亦伟
•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广州市花都区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主任
•花都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
江少青
•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
•出诊时间:每周一全天(总院)
温芳莉
•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总院)
陈风华
•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总院)
章艳玲
•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
•出诊时间:每周三全天(总院)
张晓丽
•主任医师、医学学士
•出诊时间:每周一全天(田美院区)
庾艳华
•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田美院区)
杨文娟
•主治医师、医学学士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田美院区)
产科门诊(总院):新华路48号医院总院3号楼2楼
产科门诊(田美院区):曙光路10号田美院区2楼
咨询电话:020-62935409(总院),020-62903492(田美院区)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hdqrmyy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hdqrmyydyh下一篇:【图说】“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