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特色门诊】关注骨骼健康,远离骨质疏松
提起“骨质疏松”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医药费高和生活质量低(即“四高一低”)的特点,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人们往往认为骨质疏松是机体衰老不可抗拒的必然结果,对它的防治及宣传教育远远不像对糖尿病、脑卒中那么重视,不少市民存在许多认识误区。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
骨质疏松的常见认知误区
骨质疏松的危害绝不仅仅是弯腰驼背、身高缩水、腰背疼痛、腿抽筋等,还可导致胸廓畸形、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最严重的骨折当属发生在髋部的骨折,会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失能,发生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患者往往没有症状,很难被察觉,“骨密度检查”才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对于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当定期去医院作骨密度检查。
事实上,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缺乏户外锻炼,日光照射不足,吃饭挑食或过度节食,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喜嗜烟酒咖啡等等,上述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导致三十多岁就患上骨质疏松症。
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应注意尽量避免跳绳、仰卧起坐等可导致椎体压缩的动作。
长久以来,喝骨头汤一直被认为是补钙的良方。实际上,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很低,还不及一杯牛奶钙含量的1/20。
说到防治骨质疏松,光补钙是不够的。如果体内维生素D不足,即便补充再多的钙,身体也无法有效吸收。骨质疏松患者在补钙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补充维生素D。
单纯依靠补钙、维生素D来治疗骨质疏松远远不够,必须与抗骨质疏松药物相结合。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案是以钙剂和维生素D为基础,再加至少一种抗骨质疏松药物,而且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程至少1年。
03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
●绝经女性
●有家族患病史者
●低体重人群
●性激素低下人群
●吸烟者
●过度饮酒或咖啡的人群
●体力活动较少者
●饮食缺乏钙质或维生素D的人群
●本身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的人群
●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的人群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南医五院内分泌科开设了骨质疏松特色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院本部4楼内科门诊14号诊室,周三上午院本部四楼内楼22号诊室
供稿:内分泌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校对:潘天贺